大将军的读书郎(1385)

夜色降临,很多人都出来乘凉,海上风大,又没有落脚点,所以蚊虫就少,不过海浪声声,海船轻轻的晃动,温润跟王珺坐在海船的船头上,看着远处黑漆漆的大海,天上的点点繁星,王珺看温润看的那么欣喜,就对他道:“你喜欢这样的景色?”

“喜欢啊!这里多安静,多好啊。”温润张开双臂:“大海啊,星空啊。”

“好吧。”王珺没看出来,哪儿美好了。

温润突然伸胳膊,搂在了王珺的脖子上:“我给你唱一首歌吧!”

“你还会唱小曲儿?”王珺诧异了,这读书人,最是见不得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温润可是连青楼楚馆都不爱去的人,在江南的时候,也就参加了那么一次聚会,跟他合奏了一曲《将军令》,名镇江南啊!

可是他来了京城,就不再涉足那些地方了,文会举办地,如果是在什么青楼楚馆之内,他就一概回绝,从不踏足那里,说乌烟瘴气的不舒服。

现在却要唱小曲儿给他听……能听吗?

“你不懂,来,我哼唧给你听哈!”温润是有感而发,而他想唱歌给人听,那个人必须是王珺,他男人,其他人是不行哒。

“军港的夜啊静悄悄;海浪把战舰轻轻地摇;年轻的水兵头枕着波涛;睡梦中露出甜美的微笑……。”温润轻轻地哼唱这首歌,在他前世,这首歌是一首老歌啦,年纪比他都大两轮儿,而这种经典老歌,是经久不衰的,他会唱的还挺多。

夜色中的海军港口,坐在海船上,听着身边人,唱着清曲小调,王珺觉得人生也别无所求了,只要身边有这个人陪伴。

清晰的歌声,也传了出去,传的不远,但也让人听见了。

海军没有军歌,但是他们听的懂这种平白的小调,还挺好听。

夜晚的海军港口,淡淡的小调,伴随着很多人进入了梦乡。

而今日的所有事情,都有人书写成册,快马递送入京,晚上的时候,已经出现在了皇帝的御案前。

养心殿这个时候,也是灯火通明,皇上揉了揉额头:“太子殿下他们还好吗?”

“好,好得很。”牛公公笑着道:“听说去了海边儿,这会儿估计是在海边儿了吧?海鲜啊,天津卫那头每年进贡的对虾,还是很不错的,这次能吃到新鲜的,可得一饱口福。”

以往天津卫进贡的对虾,都是虾干,那已经很美味了,吃到新鲜的对虾,那可不容易。

“是啊,臭小子有口福了。”皇上打了个哈欠:“去熹贵妃那里吧,最近也就她那里能让朕舒坦一些。”

“是。”牛公公不着痕迹的皱了皱眉头,自打太子殿下失踪,皇上从隔三差五的去一趟熹贵妃那里,到每日几乎都去她那里,太频繁了。

而且没怎么要过水,也就是没跟熹贵妃怎么样,难道真的是去看二皇子?

太子不在京中,二皇子看着就贵重了,可太子殿下在外也不是没有根基。

温润他们还不知道,他们的一举一动,都有人看着,也有人汇报给京中。

这一夜他们睡得很香甜,第二天一大早起来,吃到的竟然是煎饼果子!

“要说正宗,还是要看这里的煎饼果子啊!”温润十分喜欢这里的煎饼果子,这才是正宗的产地。

“煎饼?我记得是山东那边的东西吧?”太子殿下疑惑了:“果子就是油条么,还挺脆的。”

“关于这个问题,可有的说了,首先,殿下说的没错儿,煎饼是产自山东的一种食物,关于煎饼在山东还有一个历史故事。说是当初诸葛亮刚开始辅佐刘备的时候经常被曹军杀的四散而逃,有一次诸葛亮以及将士被围困在沂河、湅河之间,因为做饭的炊具丢失,诸葛亮便让将士们在铜锣上造出了煎饼。后来,这种制作煎饼的方法慢慢流传了下来,现如今在山东部分地区,人们的主食还是煎,虽然煎饼起源于山东,但是煎饼馃子起源于天津卫,在天津卫流传着关于这种食物的种种传说,在前朝的时候,天津卫这边有很多来自各地的商人,有山东来的商人带来了煎饼,也就促使了煎饼馃子在这里产生。”温润道:“你看这煎饼,来自山东,果子是本地的脆果儿,大酱是来自……。”

反正这里天南海北的人都有,大家的口味都不一样,营地那里就看出来了,大家哪儿哪儿的口味都有,这海船上也是如此。

吃过了早饭,老郡王就说了:“明日出海,今日就要先做准备,淡水和柴炭,决不能少,更有一些御寒之物,别看是夏天了,海上风浪大不说,下起雨来,冷得很。而且我们不能走远,走远了根本不行,遇到台风我们就废了,所以我们只在附近溜一圈儿。”

上一篇:不当反派去说书 下一篇:两生欢

初吻江湖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