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将军的读书郎(1438)

温润两天之后就接到了他的回信。

那个时候他们还没离开浈水府,因为这个时候下了雨,路况不太好,他们也不敢冒着秋雨出行。

南宫易告诉温润,这里的什么三帮五派,除了漕帮,其他的都上不得台面,而且说是三帮五派,实际上,每一个组织的背后都有漕帮的影子。

如果当地只有漕帮在,那么官府肯定是八百只眼睛盯着漕帮呢。

但是如果有很多类似漕帮一样的存在,那么官府肯定是一视同仁啊!

让他们分散官府的注意力,才是漕帮的目的,不然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

漕帮是什么地方啊?是漕运水手中的一种行会性秘密结社。

结社的初衷全在于保卫自身的利益。

据说最早是在元朝的时候,汉人水上人家组成的一个抵抗蒙古人的组织,蒙古人会骑马,但是他们水上不行,海上更不行。

最初分布于北直、山东等地,后来沿运河发展到江苏、浙江、江西等地区。

其门徒主要在运河沿岸各埠以运漕粮为业,又称粮船帮或粮帮,现在统一叫漕帮。

其中又分为两派,一是主帮,由浙东温州、台州人组成;一为客帮,由皖北、江北人组成。帮内有帮规仪式,有辈分区别,按辈分收徒。

现如今发展起来,大江南北,入帮者很多,如今有上万人,加上水路运输,没有他们漕帮的帮衬,很容易出事儿。

说白了,漕帮势力挺大的,朝廷早有耳闻,也不是没有防备,此地就是水军的一个大营驻防在这里,防的就是漕帮。

作者闲话:

今天先一更了哈!昨天给妹妹形考,半夜才睡,起来的晚……明天补上

第584章 回京之路:范沈

漕帮也不傻,也察觉到了衙门的态度,加上他们虽然历史悠久,但终究是民间组织,朝廷的军队要真的是想灭了他们,那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所以漕帮在附近精挑细选了七个地方,联合他们,扶持一些类似的组织出现。

然后头疼的就是官府了,要想动漕帮,就得一视同仁!

要不能一视同仁,漕帮也有办法,拉这些人下水,官员的亲眷,各大豪族的嫡支子弟,关系都不远,总有一张薄弱的关系网,将漕帮护住。

南宫易告诉温润,要想歼灭,那么这三帮五派,一个都不能留!

要连根拔起,发配漠北戍边吧,而且还不能在一个地方,不然他们又该拉帮结派了。

要不想的话,就拿着令牌,直接去漕帮,找漕帮现任帮主范沈。

这个范沈在道上及其有名。

因为当年漕帮内乱,上一任帮主夫人,在乱糟糟的环境里,被人快速地送去了宁馨庵生产,同时还有一个富贵人家的当家主母,也去那里避乱。

结果当时人心惶惶,两个妇人一起生产,一个男孩儿,一个女孩儿,稳婆被闯进来的杀手杀了。

虽然护卫们击退了杀手,可这谁生了男孩儿,谁生了女孩儿,不知道啊!

最后两个妇人只好约定,帮主夫人抱走了男孩儿,那位贵妇人抱走了女孩儿。

男孩儿就是范沈,女孩儿叫沈范。

他们俩后来成亲了,沈家是江南豪商,陪嫁的嫁妆,绝对称得上是十里红妆。

现在有了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呢。

当初之所以让范夫人带走了男孩儿,是因为范夫人这是头一胎,又因为伤了身体,后来生了个女孩儿,就再也不能生育了。

而沈夫人家里有两个儿子,这个女儿,也是老沈家三代才出的女孩儿,比起儿子更珍贵。

南宫易告诉他,如果要去拜访,记得给帮主夫人,预备一份清新脱俗的礼物,她是个才女呢。

还说,这种办法不是沈范能想出来的,估计是他夫人指点的,御夫有道啊。

温润这才明白,区区一个江湖帮派,也能横跨黑白两道,还能让官府忌惮不止三分,五分都有了。

一个弄不好,真的会掀起民乱,让当任的官员,无法跟朝廷交差。

温润晚上就给王珺看了南宫易的信件:“道上的人,真的是太不知道轻重了。”

“怕什么?大不了,挑了就是。”王珺说话很直白,也很自信:“就当是给水军练手了,今天这边的水道将军还跟我犯嘀咕呢,说这里的官员都是软蛋,几个傻子和愣子就充当什么道上的人,被人当枪使了还不知道,再这么下去,他忍不住提前动手了。”

“能不流血就别流血了,官兵们也会受伤的,不如先去看看?”温润觉得他手里头的令牌,应该有点用的吧?南宫易这次见他,跟他说了,令牌随便用,别压箱底了。

“这本来是水军的一个军功,你要是抢了这个差事,总得给水军们一个交代。”王珺想了想:“这样,你先去劳军,然后带着水道将军,微服走一趟漕帮,我跟你一起去。我就不信了,这样的给他们面子,漕帮还能跟我们装傻充愣!”

上一篇:不当反派去说书 下一篇:两生欢

初吻江湖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