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将军的读书郎(1461)

他们回京也得花费二十天的时间。

本来用不上的,但是他们绕路了且不说,今年冬天的风雪有点大,他们走的路况也不太好,以至于要比预估的腊八归京的时间,要延续到腊月十五之后。

“我们一起去陈家村。”太子殿下道:“我要去。”

“为什么?”温润突然正色的问他:“为什么要去?”

“因为番薯很重要。”太子殿下也收起了嘻皮笑脸:“为了天下百姓不再饿肚子,我必须去。”

“不错,很好!”温润乐了:“你若是为了看老卒们,而放弃去陈家村,我就会打你一顿手板。”

“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太子殿下吃了一口牛肉:“以前我不懂,现在么,懂了一些。”

“那就好。”温润看他明白了的样子,很满意:“如果你能做到,不再朝种地的农人们要粮食和钱财,而是给他们发银子,哪怕是一亩地,给发一个铜板,你家的江山社稷,就如泰山一般了。”

“给有田地的平民百姓们发钱?这历朝历代,也没人敢这么想啊?”太子殿下笑的筷子都要拿不住了:“汉朝文景之治,也只是官仓里的钱粮堆满了而已,民间还是一样不富裕,藏富于民的宋朝倒是富裕,还不是被外族欺负的抬不起头来?本朝火器犀利,已经很不错了,真的要是有钱到,能给百姓们发铜板的程度,那本朝得富得流油吧?”

温润有些怀念的道:“未必富得流油,只要心里有百姓,办法总比困难多。”

真的有人给百姓们钱……。

第593章 回京之路:爷爷

因为太子殿下有三天的时间斋戒,这三天的时间里,没人敢来打扰。

不过三天的时间,也足够温润他们休息过来了。

等到三天一过,太子殿下亲自祭奠了前朝晋王一脉,然后着重说了,晋王一脉在抗击外敌的时候,英勇的事迹。

倒是没说以后怎么样。

不过祭奠过后的第二天,太子殿下就亲自登门,去了五位老将军的家。

这五位,第一个都九十七了,第二位九十五,第三位九十,第四位八十八,第五位八十七,说实话,没有一个低于八十的,人生七十古来稀的这个时代,这绝对是高寿啦。

不过太子殿下没想到的是,他们不需要太子殿下,挨个去家里。

五个人,在他们经常聚会的一个大宅子里。

“这冰天雪地的,让五位老人家劳动,是孤的不是。”太子殿下十分谦逊,他听了这个事儿,就很自责:“本不想劳动他们的。”

“他们平时也住在一起,那个大宅院,是他们五个的常住之地。”太原知府笑着解释:“那里就叫老人院,院子大,伺候的人也多,每日吃喝拉撒睡都有人照顾。”

温润明白了,这不就是古代版的高级私人养老院吗?

五个人,还有个伴儿。

“其实,那里最初有十八位老人家的,后来就剩下这五位了,他们都埋在一块儿,家里去扫墓的时候,一起都要祭奠。”太原知府正色道:“每一年,都有不少人去给他们扫墓祭拜,那里埋葬的不止是他们,还有千千万万的将士们……只要能有尸首,就一定会葬在一起,说那样在地下也不寂寞,更不怕被人欺负。”

“那里……应该的。”温润点头。

很快,太子殿下就跟钦差大臣一起,去了老人院。

所谓的老人院,只是一栋普普通通的山西大院儿。

比普通百姓人家的要大一些,毕竟是很多人住的地方;比晋商那些豪宅朴素许多,既没有雕梁画栋,也没有人声鼎沸。

这个宅院不大不小,是个三进院落布局,中轴线有倒座、正房,两侧有一、二、三进院南北厢房均三间,院门位于东北角。

正房砖砌台明高一掌左右,面宽五间,进深五椽,单坡硬山顶,六檩无廊式,明间施卷棚顶抱厦,柱间有雀替,斗栱五踩双昂。

一进院北厢房山墙上还有砖雕影壁。

上面雕刻的是猛虎下山图,一般人家都雕刻的是吉祥一些的图案,比如说松鹤延年图、龟鹤献寿图之类的,可这里却是猛虎下山图。

那老虎雕刻的栩栩如生。

等到进了院子里,庭院里就站着五位老人家。

八十多岁的年纪了,这五位老人家,统一穿着一身轻便的棉服,竟然没有一个人是胖乎乎的,都是削瘦欣长的身材,虽然穿着棉袍,披着大毛衣服,可一点不显臃肿。

且双目炯炯有神。

头发胡子都白了,却看起来依然气势汹汹。

温润这样的人,看一眼都觉得胆战心惊,实在是这些人杀气太重,比王珺的杀气都重啊!

上一篇:不当反派去说书 下一篇:两生欢

初吻江湖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