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将军的读书郎(1485)

现在的承乾宫吧,那可真是金砖碧瓦,金碧辉煌啊!

且承乾宫里的设置没变,就是多了一些装饰用品,他们这些人进来之后,牛公公就召集了承乾宫所有人,站在承乾宫的宫门外,刘老妖的手下会看着他们,不许说话,不许随便走动,想方便了,有人陪着去解手。

根本不可能跑去哪儿哪儿通风报信。

而且……好几个人都是各方的探子。

搞的温润都无语了:“这么多人,承乾宫一共才多少人啊?就这么多各方各势的探子。”

熹贵妃也太没用了吧?这些人都是探子,别人的耳目,她也真放心?

“这没什么,除了皇上的,就是皇后留下的人手,监视着整个后宫,除此之外,其他人的耳目都没用,他们能成什么事儿?也就跟各家主子汇报汇报,皇上什么时候来的啊?什么时候走的啊?要水了没有啊?熹贵妃得了什么赏赐?其实这赏赐得了,会全宫通报的,没必要打听,手下人就爱滥竽充数,这也要报,那也要说,其实说不说,有什么用呢?”牛公公笑了笑:“真正的机密,能让宫人们知道吗?”

别说宫人们了,就是后宫里,能有几个女人,让皇上把机密事情跟她们说?

温润瘪了瘪嘴:“行了,开始吧!”

一伙人有条不紊的开始搜,大件的东西都给拆了,幸好古代的家具什么的,都是铆合的那种,拆了还能按上。

果然有东西啊!

在宫女们住着的“下房”那里,从一个炕桌里拆出来两张银票,哦,宫女藏的私房钱。

宫里给宫人们住着的地方,叫“下房”。

这么搜了快一小天儿了,也没搜到什么可疑的东西,倒是宫人们藏起来的各色物品,被搜了出来,太监们爱玩的骰子,宫女们私藏的银票和首饰,还有个小宫女,藏得点心都发霉了,这倒霉孩子,自己藏的点心都忘了藏在哪儿了。

可是搜了这么久,还是一无所获!

“先生,没有,找不到啊!”太子殿下不由得有些急了。

这孩子到底年纪还小,在熟悉的人面前,就是沉不住气。

“怎么会没有呢?”温润想了想:“地板砖,都撬起来看过了?”

“大人,地板砖不能撬起来,只能掀开这地毯查看。”马公公哭笑不得的道:“您没发现吗?不管京城怎么下雨,宫里都没积水过?”

“好像是……啊?宫里不是有排水渠么。”这个温润知道,当年就有新闻说,首都那边下大雨,结果故宫里的排水渠,惊艳了当代人。

还有南京的古城,也是如此,那“龙吐水”的奇观,真的震惊了中外。

要知道北京的夏季,是一年当中雨量最大的时期,可是任凭故宫外涝成什么样,故宫都不会被淹。

几百年前的人,就有了这么高的忧患意识。

“跟您说吧,这宫里头,就没什么人,会挖地洞。”马公公告诉了他们一个朴实的消息:宫里的地面,都是用砖石铺就。

而且不是一两层,三四层,是整整十五层。

在古代生产力低下的这个档口,所有的劳动基本上靠手工作业完成,在皇宫里的地面铺设十五层地砖,相当于修建了十五座皇宫。

所以一些刺客,想要挖地道进入皇宫,是几乎没有可能的事情。

现在这里的地面,就是“横七竖八”……横着铺了七层地砖,竖着铺了八层。

每一层都严丝合缝!

这就是皇宫。

“我以为,太和殿前面的广场是那样呢。”温润喃喃自语,他不知道,整个皇城都是这样的布局。

“太和殿那边,是铺的金砖。”牛公公道:“一块砖,价值一两金子。”

温润震惊了:“真的是金砖?”

“不是,都是瞎传的。”牛公公道:“金砖啊,是用太湖那边的澄金泥,采集出来之后,要沉淀一年的时间,然后取最细腻的那一层,晾晒合适之后,烧制成砖,这种砖块啊,结实的很,敲击有金硕之音,加上造价昂贵,一块砖头一两金子的高价,只有皇家付得起,故而取名金砖。”

眼神揶揄的看着众人:“不是掺了金子的砖。”

一群见识少的年轻人呀。

太子殿下也吐了吐舌头:“孤也是头一次听说。”

他们没注意过自家脚下的地面,到底是什么样儿的,反正都是一层砖面儿么。

“既然入地不行,那么上天……呢?”温润抬头看了看承乾宫的棚顶。

宫里的宫殿啊,都是雕梁画栋的那种,一丝不苟,图案精致而典雅,寓意也好。

承乾宫为两进院儿,正门南向,名承乾门。

前院正殿即承乾宫,面阔五间,黄琉璃瓦歇山式顶,檐角安放走兽五个,檐下施以单翘单昂五踩斗栱,内外檐饰龙凤和玺彩画。

上一篇:不当反派去说书 下一篇:两生欢

初吻江湖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