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将军的读书郎(169)

“这个时候,征集粮草?”温润更皱眉了:“这青黄不接的时候。”

古代的生产力低下,百姓们勉强温饱,已经是很不错的日子了,家里没有什么余粮的,何况是这个青黄不接的时候。

温润去年才免了整个莲花坳的粮草。

“我们也这么说,可是县令大人却提出来,几家大户都有余粮,县衙按照市价收购,加上县衙粮库里的存粮,足够了。”张大爷道:“还说早在半年之前他就派人来摸底了……。”

“半年之前?”温润一听:“这……这么早?”

前一任县令过年之前,还不到小年的时候走的,可是这位县令大人,半年前就派人来了。

这说明什么?

说明人家很早之前就知道要来这里了。

而且还派了人提前来打前站。

按照这路况和速度,起码一年前,这位就搜罗人手,安排人来这边了。

辛明一家子是走的明路,其他人走的就是暗路。

这边一动手,那边都就位了。

“是啊!”张大爷吧嗒嘴:“你说这事儿闹的,当时其他人都很焦虑,毕竟征粮可不是小事儿,尤其是这个时候。还有啊,家家户户都要征收,那吃什么?”

温润想到了自己收藏的那些粮食:“一家要征收多少啊?”

“起码二十斤粮食。”一家二十斤,整个县里一万多户呢,这可是二十万斤粮食。

不是个小数目。

“咱们这里也要缴?”温润记得他们村儿,的确是有点存粮,但是不多,一家也就百八十斤那样,就这些,还得吃到秋收之后。

人口少的人家还好,人口多的人家,在开春之后,草木复苏,就要上山挖野菜,河里捞鱼虾的填饱肚子。

一天可能只敢消耗一碗米,或者是半碗。

温润盖房子,其实用不了那么多人,但是他却谁来都欢迎,大鱼大肉的供给他们吃,希望他们能多吃点饭,多吃点肉。

肚子里也能多点油水。

要是被征收走二十斤,不多,不会让百姓饿死。

可也不少,百姓们会过得更辛苦,以前还能喝稀粥,往后估计就只能喝米汤了。

“缴,一家二十斤,要村长带队运过去。”张大爷犯愁:“本来一家人吃的就不多,现在还要……唉,还得亲自送过去。”

收缴粮食,也是个犯难的事儿。

“等等,咱们村儿户少。”温润摸了摸下巴:“只有二十几家,一家二十斤,最多六百斤粮食。”

“是。”张大爷不太会算术,大概应该是六百斤,只多不少。

“这粮食,我出了。”温润一咬牙:“让大家伙儿,别饿肚子。”

本来粮食就少,再征粮,村里人会过得更苦啊。

“你出?你家……哦,你家倒是有那么多粮食。”张大爷震惊了一下:“可是,这么给出去,你家还有粮食吗?”

“应该是够吃的,我去年存了一千五百斤的粮食,大不了,南边儿夏收之后,我再买点粮食就是,我人面广,路子宽,也有钱一些,总比大家伙儿过得好,有办法。”温润道:“让大家安心春耕。”

春天不能耽误,一年之计在于春啊!

“行,那就听你的,不过你放心,到秋收之后,家家户户给你三十斤粮食,就当大家借你的了。”张大爷是个明白人,也是个知道感恩的人:“这事儿我做主。”

“嗯,好。”温润也知道,升米恩斗米仇,他不可能回回都只付出,不求回报。

既然张大爷说了,那就这么办吧。

“唉,我现在心里好受多了,多亏了有你在。”张大爷道:“我这也省了事儿。”

“其实咱们村儿,应该缴纳的粮食,不到六百斤,你跟上官说,咱们村儿为了支持朝廷,为了支持大军剿匪,也为了支持县令大人,刚来这里,第一道政令,必须要支持,就给凑了个整数,六百斤,而且都是好粮食,不是发霉的,不是腐烂的,更不是陈粮。”温润道:“既然拿了出来,就要让人知道,咱们莲花坳的良苦用心。”

这个时候不显摆显摆,干什么呢?

“对啊!”张大爷恍然大悟,一拍大腿:“我这就去准备,明儿就送去。”

分量大,时间早,他们莲花坳肯定都是第一!

温润送走了张大爷,开了粮库,他这粮库里的粮食,都是好粮食。

有六百斤大白米,一千斤糙米。

温润没有给大米,让人挑了六百斤糙米出来,虽然是糙米,但也能直接下锅,煮熟了就吃。

点了粮食出来,六个长工其实都知道,温润要干什么。

“东家,真的都拿走啊?”这可是他们存粮的一半分量了。

“拿走吧,放心,秋收之后,乡亲们会多给我十斤粮食的,呵呵呵……春天这会儿,青黄不接的,二十斤粮食能让乡亲们不那么饿肚子。”温润看了看这些粮食:“装车,送去村长家,车子也不用倒腾回来了,直接留下,让村长赶去县城交差。”

上一篇:不当反派去说书 下一篇:两生欢

初吻江湖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