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将军的读书郎(199)

“给我?”温润若有所思:“您老是说,他们当了白役,好歹披了一身的官皮,温家庄再怎么宗族势大,也不可能加害与他们,不然就是跟官府为敌。”

这才古代可是大罪过。

要说把温家庄的温氏族人惹急眼了,温氏一族真的会将他们处以私刑,反正宗族势大,法不责众么。

温润恍然大悟,随后一身冷汗就出来了:“我怎么忘了,我是举人老爷我不怕,他们却是平头百姓,要真的把温氏一族逼急了,把人都灭在那里……也有可能……。”

这个时代的宗族权力很大的,处理个把人,那是没问题的。

“你明白就好,县令大人估计也是这么想的,所以温家庄的温氏族人一个都没要,却收了那些人做白役。”张大爷道:“也算是给他们一点保护,何况我听元刀说,温家庄的青壮,这会儿还没回来呢,春耕都是家里老弱妇孺在做,村子里整天怨声载道。”

“他们选的地方都远,三个地方最近的就是山南大营,可惜没人乐意去,咱们半个月就回来了,他们起码要走一个月,还得说起早贪黑的赶路,稍微拖一拖,春耕时间就过了。”杨大叔道:“温家庄能不怨声载道么,听说他们温家庄出的人手最多,上头点名要他们出人手的,其他的村子都暗自高兴。”

“他们都是各扫门前雪,不管温家庄的瓦上霜。”温润想了想:“可是,招这么多人干什么?一千多号人了。”

刚才还差不多一千左右,现在肯定超千了,甚至加上原来县衙里的正职,一个县衙起码一千五百人了

Βêǐъêì。

除却文吏之外,包括县令大人,基本上都是年轻的青壮。

就算不能以一敌十,可吆喝一声,也能拿起武器打一阵子。

这县衙,从上到下,几乎没几个上了年岁的人,还招了这么多青壮,但不是文职,全都是捕快捕手,差役白役。

换句话说,这些人都能佩戴武器。

他来的这个时代,虽然不是他熟悉的任何一个朝代,可这里同样是个封建王朝,很多的风俗啊,习惯啊,都跟他那个时代的封建时期差不多。

例如这个武器,就是一个问题。

武器不管是冷兵器时代,还是热武器时代,那都是管制物品。

尤其是这个封建王朝时期,这武器也是管制物品。

就连屠夫的屠刀,柴夫的砍刀,猎户的猎刀,那都是要在官府登记入册的,百姓们用的锹镐等物,多数都是木制品,而非金属制。

非官府的人,是不可能佩刀的,那些什么大侠游士,也是有出身的,肯定是有办法搞个合法的佩戴武器的身份。

而官府呢,也不是刀枪剑戟俱全的,就说他们这永宁县吧,下县不说,县衙办差的人里,百分之七十,其实都是文职工作。

书办啊,书吏啊,账房先生啊,这都没资格佩刀。

也就武职可以,捕头甚至可以配刀,背弓箭。

捕快们都要佩刀的,甚至还有几个捕快联合用的布网,可以缉拿一些穷凶极恶之徒。

捕手们也可以佩刀。

但……县衙有那么多的武器吗?

原来可没这么多人,也没听说县衙有库存的武器、

因为要想拿到武器,首先要有库存,县衙想要武器,也得朝府衙那边打申请,由府城武库调拨过来,才能拿到武器。

民间可收藏古兵器,但不得开刃,不得使用,只能当做收藏品。

如若是藏匿兵器武备等物,不管什么理由,一律按照反叛之辈处理。

且调武备兵器来县衙,那也是要时间的,而他们这会儿就当上了差役,武器也分到手里头了,甚至可能都开刃了。

这可是提前就弄好了的吧?

蓄谋已久,或者早有安排?

温润想了半天,茶水都喝干了,才沉声道:“恐怕要有变故。”

“我们也觉得会有变故,但是,是什么变故呢?”张大爷道:“你见多识广,我俩就来问问你有什么见地?”

“我去军中送粮草,王珺说他们粮草不济,梁二那样的都跟着人出门去收集粮草了,又说他们那里人手不足,想要扩充……好好的一个后勤大营,人手被调入前营,后营火头军勉强能应付差事,为什么?”温润沉声道:“恐怕是要打仗了,或者是剿匪,我跟王珺说剿匪怎么用了这么久?王珺说,好像是上头的意思,我揣测,上头的人这几年是将那群匪类逼到了一处,想要毕其功于一役,将那些匪类一网打尽,可又怕有漏网之鱼,故而要沿途各州县,加强戒备,广招人手,也是因为如此吧?”

温润将自己知道的一些零星的事情,串联起来,只能得到这一个推断的结果。

上一篇:不当反派去说书 下一篇:两生欢

初吻江湖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