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将军的读书郎(25)

朝廷已经立国一百多年了﹐军户逃亡的现象屡有发生,官府也曾多次派人勾补逃军,甚至专门设有清军御史处理军户逃亡及勾补军伍事宜。

最开始的时候,当军户是占便宜,可是现在么,制度形同虚设,加上军户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故而募兵渐渐成为朝廷官军的重要来源。

这也是为什么,二伯娘他们家非得跟王珺撕撸开的关系,他们家可就一个儿子,三个女儿都嫁出去了,还是远嫁,要的聘礼不少,可陪嫁就给了五两银子四床被子,就完事了,女儿出嫁之后,因为是远嫁的关系,嫁出去就没回来过,也没写过信。

最后干脆断了联系,书信都不通了!

反正他们夫妻俩指着儿子给养老送终么,不要女儿的。

大家都说,他们家的女儿是对家里的恨意太大了,家里就这么一个儿子,三个女儿的嫁妆不少,要不然二伯娘他们家也不可能在县城里买房子,日子过得那么悠哉。

还养出来一个败家子,儿子成了个远近闻名的赌鬼!

要不是为了她家的那个儿子,王珺也不会“被”服兵役。

要是以后王珺真的阵亡了,这第一个顶上去的就是他们家的儿子,所以一定要撕开关系。

不过他们是在王珺“从军”之前撕开的关系,第二天王珺就“参军”去了,服了兵役的人,回来的少,死在里头的多。

虽然现在天下太平了一百多年,但是不代表没有战事。

而朝廷之所以征兵,是因为南边有聚啸山林的土匪,据说两万多人,朝廷派人去清缴,缴了三次都失败了,不得已,只好征兵。

给的安家银子可不少,要不然,二伯娘他们也不会见钱眼开,将王珺给“卖”了,钱还给了赌场。

这些都是杨大婶告诉温润的,加上温润自己看了本朝的律法大全,研究出来的,这既然断了关系,想联系起来可不容易。

而二伯娘这样的人,能主动上门攀亲戚,这可真是太阳打从西边出来了。

“我怎么不好意思说了!”二伯娘顿时就跟杨大婶对骂了起来:“我可是他们的二伯娘,打折骨头连着筋的亲戚,你一个外人跟着乱掺和什么?滚一边儿去!我跟我大侄子的房里人说话。”

第19章 婆家人

“你给我滚一边儿去!”杨大婶就没让开路:“什么二伯娘?王贾氏你给我听清楚了,你跟莲花坳的王家没关系了,少在这里乱嚷嚷,你以为你是谁呀?手伸的太长了,当心被人给剁了!”

“我看谁敢剁?你么?”二伯娘呸了一口:“我们王家的事情,你一个老娘们儿掺和什么?怎么着?我大侄子不在家,你惦记上了是怎么着?你们家老杨知道吗?”

农村的女人就是这样,一骂起来什么都敢说。

她这话说的可内涵了。

这是说杨大婶不守妇道;说温秀才不安于室。

不论是乡下地方,还是城里头,桃色新闻啥的最吸引人眼球不说,还能让很多长舌妇,对此津津乐道,乐此不疲,谈论起来那叫一个快啊!

风言风语这种事情,最难澄清。

“还你们王家?王贾氏,你拍拍胸脯想一想,你跟这个家有什么关系了?分家分宗分了族的,还好意思上来攀关系?真是马不知脸长!也不撒泡尿照一照自己,长的那个样儿!还敢来王家闹事儿?你也不怕王大勇夫妻晚上去找你算账!”王大勇就是王珺的父母。

她们俩在王家大门口激烈的骂仗,又有人来了。

是村长家的媳妇儿,张大娘。

“干什么呢?干什么呢!”张大娘嗓门儿大的很:“王贾氏,你来干什么?跟王家都没关系了,来这里闹事?也不问问我们莲花坳的女人,同意不同意。”

如今整个莲花坳的人可都指望温秀才,教导孩子们呢。

以后孩子们出息了,他们莲花坳才有指望。

毕竟这年头,想读书可太难了。

不止要有名师,孩子们也要上进才行。

农家孩子笨啊,先生必须要有耐心才行,最开始,孩子们连握笔都不会,还是温润手把手地教着,才学会了如何横平竖直的写字。

“呦呦!张大嫂,我这可是有事情来的,我来找温润,不是来找骂的,你看看你们莲花坳的女人,什么嘴脸啊?”二伯娘捋了一下耳边的碎发:“乡下的女人就是没什么见识,一个个满嘴喷粪,跟她说话我都嫌弃口水是臭的!”

“乡下女人怎么了?王贾氏,你也是乡下女人出身,以为在城里头住了几年就成了城里人啦?”张大娘可不惯着她:“你娘、你姥姥都是乡下女人,怎么,看不起乡下女人啊?那你看不起你娘家的老娘,也看不起你老娘的老娘!你可真出息。”

上一篇:不当反派去说书 下一篇:两生欢

初吻江湖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