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将军的读书郎(274)

“配料都一样,一锅出的,一个肘子一个肉。”

“东坡先生除了诗词,也就是这吃的是一绝了。”

温润听了就哈哈一笑:“其实猪肉在宋朝的时候,连普罗大众都不吃的,觉得猪肉脏,又没什么营养,宋朝人们普遍吃的是羊肉,不过东坡先生被贬去湖北黄冈,因当地猪多肉贱,才想出这种吃肉的方法。当时东坡先生差一点连生计都维持不住,也就不在乎是猪肉还是羊肉了,不过这猪肉当时不好吃,于是他就用了一些佐料来炖肉,其实这做法,用来做红烧肉也一样,只不过一个是甜口,一个是咸口。甜口的就是东坡肉,咸口的是红烧肉。”

东坡肉是杭州名菜,用猪的五花肉炖制而成。

其色、香、味俱佳,深受人们喜爱。

酒楼做的更是地道,慢火,少水,多酒,是制作这道菜的诀窍。

一般是一块约二寸许的方正形猪肉,红烧肉最好是五花,而东坡肉则是一半为肥肉,一半为瘦肉,入口香糯、肥而不腻,带有酒香,色泽红亮,味醇汁浓,酥烂而形不碎,十分美味。

酒楼比起自家更舍得放佐料,那味道就更浓郁了。

“不错,不过东坡先生的诗词跟他的手艺一样,都是能流传千古的啊。”

这提起来,就说起了苏轼。

提起苏轼,就提起了苏氏一门。

都是有名的文人雅士,诗词一绝。

等到吃完了,也聊的差不多了,正好,大家提起了诗词歌赋,那就一起来写一下,展现一下子的才华。

尤其是诗,词倒是好办,现在流行的是诗多一些,词的话,还真是没人敢下手,因为唐诗宋词元曲,都是定了型的,哪儿能有多少的诗词曲调,能盖得住前人流传下来的名篇?

但是一些小词,还是可以的嘛。

不过这个时候,没人敢露怯,就没人写词,只有人写诗。

其他人都在沉思,或者是在寻找灵感,只有温润端着一杯酒,看着楼下街面上的情况。

如今天黑了,但是酒楼挂满了灯笼,照的周围也亮堂了许多。

对面的面摊儿竟然还有人呢,仔细一看,哦,刘三儿他们几个都在,人家面摊儿收了,他们在那里坐着喝水,好像是高沫的茶水吧?

这是跟来的人,在酒楼里吃喝,但是酒楼里坐着太吵了,他们就去外头坐着了。

在外面坐着的都是车夫。

长随跟小厮,都在一楼呢。

二楼能伺候他们的就是书童了。

而且只有几个而已,一般都没。

温润也没带,他也没什么举动,只是跟人寒暄,作为东道主,他跟每一个人都要寒暄到,尤其是几个举人。

有的竟然是跟原主一起考的乡试。

只是他们竟然都不认识温润!

“我们参加鹿鸣宴的时候,没见过温兄啊!”

“是啊,我也不太记得。”

温润能说什么?他就只能说个理由:“我考试过后就接到了家里有急事的消息,不得不快点回来,后来还有一番事情,我就与人结了契,如今在莲花坳那里居住。”

一听温润跟人结契,不少人都目露惊讶。

温润要是个秀才,与人结契,倒是见过。

可他都举人了,还跟人结契,这……。

“不知道,您那结契的对方是?”有个好奇的人,不由得问出了声。

“他是江南大营的后营百户。”温润有点自豪的道:“是个有战功的人。”

“可你是个读书人啊!”有人忍不住反驳了一句。

“读书人怎么了?”温润正色道:“没有那些骄兵悍将们在战场上以命搏命的保家卫国,能有咱们这太平盛世吗?我的另一半就是大字不识一个的悍卒,他最初从小兵当起……。”

温润说的很仔细,尤其是说到抓那些流寇的时候:“前头大营人少,不可能将整个山脉都围上,那些流寇们一看官兵剿上来了,还不得麻利的溃散啊?这一溃散,就不少人跑掉,上头抓了大大小小的头目,可下头那帮子小的跑的可挺快,唉,可别提了,我们永宁县也没少遭罪,要不是新县令高瞻远瞩,提前就做好了预防,招募了不少衙役跟差人,更组织了一些乡勇,不然我们这里可能更倒霉。”

“你还别说,我们县也有一些流寇过去。”

说起流寇,温润才知道,整个永清府都遭了罪。

最多也就府城没有遭遇,其他的地方,小到一个村子,大到县城,不少的流寇过去呢。

其中遭遇最小的就是永清县,它在永清府里啊,但是它的治下有两个村子遭了殃,跑过去好几个流寇,村里头还伤了人命。

一群读书人,除了愤慨之外也就没别的了。

上一篇:不当反派去说书 下一篇:两生欢

初吻江湖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