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将军的读书郎(292)

“唉,文会啊!”吴山长缅怀了一番:“这文会自然是文人雅士的聚会了,不过,这文会除却聊天品茗,也会有人斗诗,拼对子,与会者各自赋诗,然后由众人公选的评判者来裁判孰为优胜,若所作诗数量较多,可能还会各自出资,结集刻印。这可是少有的扬名之举,有那优秀的,更可能被学政大人带回京城,那可真是……。”

吴山长眼睛都亮的吓人啦!

温润缩了缩脖子,这么回事儿啊,怪不得吴山长对文会念念不忘呢。

而温润对文会的印象,可不太多,最深刻的就是小说《红楼梦》里的几次文会了,不过那是一个国公府邸,几个小孩子凑热闹举办的,影响力很小。

这个文会不同,这是正儿八经的文人聚会,说错一句话都有可能成为笑柄。

“就是斗才华呗!”说起这个,许攸就没了底气,他才华有限,尤其还是在诗词歌赋上的才华,也就一般般,平时应付考试还可以,真跟人斗这个,他是不行的啦。

温润倒是有点急才,何况他的眼界心胸可要比这里的人宽广多了。

“是,也不是。”吴山长却道:“除了才华之外,还有斗富呢!”

“斗富?”温润愣了:“这不是商贾才斗富的吗?”

“商贾斗富那是铜臭味儿,这文会上的斗富,斗的乃是各个地方的财富,比如说永清县就比咱们永宁县的土特产多,而永安县的特产就很有特色,咱们永宁县有啥?”吴山长叹了口气:“能拿的出手的点心,都没有一样是咱们永宁县的特色,特产也就那几样,竹子是好,但也不能都是竹子啊?”

“是啊,咱们那个竹林小筑,已经是出彩到了极致,以后再来学政,依然住在那里,且不费什么事儿,每年翻新都行,但也不能都是竹子,万一下次来的学政,爱的是梅花呢?或者喜欢的是兰草呢?这个只能用一时,可用不了一世。”孙先生也在一边道:“这次学政大人被招待的这么舒坦,下次再来个新的学政,要是招待的不好……。”

不用他明说了吧?

温润满脸的无奈:“不至于吧?”

“是啊,以前的学台大人也不来咱们这里。”许攸喝了一大口茶水,好像是给自己压惊呢:“以后估计也不怎么来的吧?”

这就有些伤人了,他们永宁县,是没几个学政大人看重,这次是意外。

“好了好了。”温润一看吴山长跟孙先生都是一脸悲愤的表情,赶紧打圆场:“特产,那我们这里特产的笋子不好吗?”

“好是好,可哪儿没有笋子啊?”吴山长没好气的道:“就连酒楼里的点心,花样多一些,也毫无特色,不过酒楼说要订什么君子礼盒。”

温润尴尬的摸了摸鼻子,那还是他的主意呢。

逢年过节,这君子礼盒可没少收,也没少送。

可是说白了,这是个噱头,不是个特产,更没啥特色。

永宁县就是如此,从立县城开始,到现在已经二百年了,一直发展的不温不火,地处偏僻,倒是个水路与陆路的交通要道,不知道为什么,就是发展不起来。

不过吴山长的话,倒是给了他一个想法:“重阳文会,是不是可以带一些东西过去?例如本县特有的菊花糕什么?”

“菊花糕?那是什么点心?”吴山长坐直了身体。

“没听说过啊!”孙先生也好奇的道:“不过还挺应景。”

九九重阳节,登高望远,观赏菊花,遍插**。

“哦哦,这个,我也是,嗯,我家有一位娘子,她是在大户人家的府邸做过管事娘子的,故而很多事情,她都办的很好,某一日我突发奇想,正好赶上初秋的早菊开花,就做了菊花糕出来,不过是个小技巧,不如现在做出来,到时候就说是我永宁县的特产,这东西别的地方没有!”温润直接就提了出来,别的地方当然没有了,因为这菊花糕,就算是在他那个时代,也才出现了一百来年而已。

而温润能知道这个菊花糕,是因为他有一个师兄,是梅州人。

这菊花糕是梅州的特产,有有“糜饭食会饱,菊花糕孬巧”的俗语。

且做出来的菊花糕,犹如水晶果冻一般!

菊花糕比一般糕点多了菊花的冷香和淡定,而且外形美观,此糕甜软酥松,入口即化,齿颊生香,有清凉去火的功用,因此格外受人喜欢。

且此糕的制作工序严谨,用料考究,以比重适当的白糖、饴糖、薯粉、糯米粉、菜油、菊花蜜或菊花精为原料,经过蒸炒、磨、筛、拌和、杆匣、刀切等多道工序精制而成。

成品色泽青绿,半透明甚至是透明,食之清甜爽口,细腻柔润,且具有浓郁的菊花香味,清芬心田,在糕点中独具一格。

上一篇:不当反派去说书 下一篇:两生欢

初吻江湖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