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将军的读书郎(299)

谁不知道他姐姐现在是总督夫人啊?

学政大人就算是“隐形的钦差”,那也是天高皇帝远,总督大人可就在江南坐镇呢,他这么一说,其他人都敢怒不敢言。

反倒是正在写诗的温润,他的笔只是停顿了片刻,听他说完要求,就点点头,然后就继续往下写了:

骊山语罢清宵半,夜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这后四句的意思,说的是想当初唐皇与贵妃的山盟海誓好像在耳边,却又最终作决绝之别,即使如此,也生不得怨。

但你又怎比得上当年的唐明皇呢,他总还是与杨玉环有过比翼鸟、连理枝的誓愿。

而苏康呢?

他说的那只是个青楼花魁而已。

就算他抬出来他的姐姐,总督的第四任夫人,那又如何?

若是他敢承认,岂不是自比唐明皇?

不论是他那当经历的老爹,还是当大姐夫的总督大人,都没那么大的脑袋,能戴的下这顶大帽子,他就更别提了。

而温润写完了之后,就舒了口气:“本以为,文会之中,能结交一些文人雅士,谁知道……。”

他没说完,未尽之语,却在人心里留下了很重的痕迹。

眼神失望而惆怅,许攸都快要笑出声了好么!

温润这小子够坏的啊,这么一首好诗,必然会在文会诗集上留名,可是每次有人看到这首诗,就会想起林老秀才,吴越跟苏康这三个人。

啧啧啧!

这跟遗臭万年有什么区别?

尤其是这首诗,已经被学政大人拿到了手里头:“好诗,好文采!可称名士也!”

他是知道温润的情况的,故而知道温润在科举一途上没什么未来可言。

但是温润依然没有放弃读书,放浪形骸,反而继续苦读,并且教书育人。

这是吴山长亲口说的,再看这人的人品不错,长相也好,气质更好,主要是他的才华,更更好!

可惜了,这要是不跟人结契,就凭他这才华,考个进士,绰绰有余!

“名士,真的?”吴山长听了这话,一个激动,正在抚须的手一个用劲儿,薅下来好几根胡子。

平时吴山长是很在意自己的这个胡子的,但是现在他一点都不心疼,只是两眼放光的看着张炳大人。

张炳大人其实也是一激动,就脱口而出了,可是说出来的话,泼出去的水,是收不回来的啊!

“这……应当名士……就算不是名士,也该是一位雅士才对。”好吧,张炳大人说话的功夫,又给温润降了一格,从名士,变成了雅士。

吴山长不在乎这个,不管是名士,还是雅士,出一个就行。

免得他在一众各个书院山长里抬不起头来。

因为别的书院起码有才子,有雅士,也有名士,永宁书院有什么呢?

有的只是穷乡僻壤而已。

这次还是稳如给出的主意,盖了竹林小筑,不然书院哪儿有那么多钱,给学政大人盖房子啊?

再说这学政大人也不是年年都来。

快的一年一换,慢的也是三年一换。

要是一般的屋子,估计最少也得三年一番新,可他们哪儿翻得起啊?

竹子的就不同了,这玩意儿便宜,到处都是,到时候重新搭建一个都成。

可也体现出来,他们永宁县的贫穷了。

不止是物质上的贫穷,还有文采上的贫穷……连个才子都没有,因为没什么人去府城参加文会的,哪儿来的才子呢?

更别提雅士跟名士了。

至今为止,他们永清府,只有两位雅士,一位名士。

还都在府城居住,根本不去其他县城,要去也是出门游学,走一走名山大川,看看风景名胜。

没听说他们往犄角旮旯里钻的。

如今他们这里,也有个雅士了!

张炳大人想了想:“称得上雅士一名了。”

其他人都惊讶的看着温润,这就雅士了啊?

“大人缪赞,在下愧不敢当。”温润这个时候只有谦虚了:“诸位兄台的大作也很不错的,温某只是恰逢其会罢了。”

“好一个恰逢其会。”张炳大人对温润如此谦虚,十分受用:“你在鸿升小文会的佳作,就很好,这首更是精妙,能在寥寥几语之后,就能做出下半阙,你的才思十分敏捷。”

这位张炳大人干脆就定下了此次文会诗集的第一首诗,竟然是《鸿升小文会》,就是温润在鸿升小文会上写的那首。

最后一首就用温润才写的纳兰容若的诗,一般文会最后一首,就跟大戏似的,乃是大轴,能比其他诗词都好的,自然是压轴之佳作。

温润一个人,两首诗词,一个打头,一个收尾。

上一篇:不当反派去说书 下一篇:两生欢

初吻江湖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