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将军的读书郎(327)

温润不知道这里的事情,但是他不去也有他的理由:“不瞒诸位,温某的事情你们应该都知道了,我这不止是一家之主,还有不少学生,我去县城耽误的那几日,都很担心孩子们了,去府城,没有一两个月回不来,何况舟车劳顿,温某这身子骨也受不了。”

温润这身体,养的再好也不见他长点肉。

何况他吃饭也没那么大胃口,原主的胃口就小,他的胃口也不大。

且江南菜色跟他熟悉的东北口味不一样,清淡为主,他吃不太习惯啦,这几年好不容易顺过来一些,可他也不想出远门。

总之,他想宅在家里不动弹。

“如玉贤弟僻居半山,鸡犬相闻,村中晓静,乃一世外桃源之地啊!”丁林觉得温润这家里头也就一般般,真的是一位雅士?他有点怀疑,故而出口说话,有点不逊的意思。

可是他称呼温润为“如玉贤弟”,这就是套近乎呢。

表示他们关系亲近……可是谁一见面就关系亲近啊?

小夫妻成亲,掀开盖头才是见第一面,头三天都是在相互了解之中。

何况他们什么关系都没有。

温润听了这话一扬眉:“我这地方,的确是个偏僻所在,不过,当年这里是朝廷安置流民的地方,这里的一花一树,一草一木,皆是祖上一点一点建设起来的,哪怕是偏僻之地,也是祖先们流血流汗建设起来,留给子孙后代的安身立命之所在。”

不软不硬的顶了回去,温润的脸色就不像刚才那么热络了。

“双木这张嘴啊,就是不饶人。”雷鸣笑了起来:“如玉贤弟莫要生气,这小子到哪儿都人模狗样儿,可一张嘴就得罪人,我们都想叫他”丁闭嘴”来着。”

“温兄莫要生气,小弟也领教过丁兄的那张嘴。”邓二少故意小声的跟温润道:“可把小弟气坏了,后来发现他这人就是不会说话。”

稳如不给别人面子,也得给邓二少面子啊!

这人当时可是帮他一把,将温源温浪他们给“嘘”走了的,不然他们在书院里,对温润来说,是属于癞蛤蟆的,趴在脚面上,不咬人他恶心人。

丁林也发现自己有些太着急了,这才说了不到三句话,就怼人,这不像是慕名而来的才子,倒像是找上门来的冤家。

不由得脸色不好看了起来,他这张嘴啊,脾气一上来,就是管不住。

“如玉贤弟,你这地方好啊,安居乐业之地,又这么风景秀美。”彭飞是所有人里年纪最大的,为人也很沉稳:“我等有幸登门拜访,看到这山野崎岖,半腰村郭,倒也有趣。”

他这话说得就有水平啦!

比那个丁林强多了,温润脸色好了一些:“彭兄缪赞了,小弟这里也就是个山旮旯,倒是有一些野趣。”

说来说去,温润就是不应承什么,邓二少也有些张不开嘴了。

别看他在几个人面前,低头顺目的,可在温润面前,他也要端着点,不能堕了他邓二少的威风啊。

高盛倒是对温润堂前的那副屏风挺感兴趣:“如玉贤弟,你这是什么屏风?为何如此……如此……高某竟然没有见过这样的绣法。”

出身直隶的高盛,高茂林。

高家在直隶那也是簪缨世家,家里大大小小的官员不少,文武都有呢。

有底蕴又有传承,他又是嫡支嫡脉的嫡出公子,从小见得东西多了去了。

绣品他不是没见过。

常见的苏绣,蜀绣,湘绣,粤绣之外,他还见过京绣、鲁绣、汴绣、瓯绣、杭绣、汉绣、闽绣等地方名绣,因为他们家有不少亲戚都去各个地方任职,带回来的特产,就有各个地方的特色。

女眷们最多的就是各地的绣品了。

甚至还有两位叔父,是去的云南那边任职,送回来的绣品,不乏少数民族的绣,颜色艳丽,图案夸张,别具风情。

可眼巴前儿的这个屏风,他仔细看过了,没见过啊!

温润看他指着一个绣品屏风问,不由得摸了摸鼻子,不好意思的道:“这个么,叫十字绣。”

“十字绣?”高盛又凑上去,仔细看了半天:“的确是,每一针都是绣了个十字花儿。”

“呵呵……。”温润尴尬的笑了笑:“这是小弟的一点小想法。”

“这不是什么有名的刺绣,并非官面上的那种绣法,没看用的材料都不一样吗?”温润告诉他们:“这种是民间的绣法,而且很少有贵人会认识。”

“为什么?”他们几个对这种少见的东西,特别感兴趣,都是一群好奇心重的家伙啊。

“这种绣法在我们这儿,叫”挑花”或者是”挑补绣”,后来因为每一针都是一个”十”字,老百姓就叫了十字绣,不过这也是意味着,十全十美的意思,最早的十字绣是在动物皮毛制成的织物上进行刺绣,用的是从蚕茧中抽出来的丝线,后来有人发现这样的绣法,可以用在麻布上,绣成之后,麻布可以更厚,更耐磨,故而用来缝补麻布衣服的破损处。”温润道:“小弟也是突发奇想,让人用浆洗好的细麻布,平铺之后,在上面做了图案,以各色棉线绣上去,就成了这样的一副作品。”

上一篇:不当反派去说书 下一篇:两生欢

初吻江湖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