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将军的读书郎(330)

抠门不抠门的,反正是老爷的决定。

温润本以为,这帮家伙会消停一天,毕竟是冒着寒风跑来这穷乡僻壤,怎么说,也得休息一日吧?

结果第二天,早饭的时候,他们就跑来,跟温润一起吃的早饭。

老王家的早饭,今日比较寻常,片儿川,咸鸭蛋,还有一杯菊花茶。

“一大早的喝菊花茶?”几个人有点发懵。

“菊花清肝明目,放点枸杞和山楂,还能促消化。”温润一看他们几个就无奈的道:“好了,吃早饭吧。”

一伙人也不客气,吃起了早饭,但是他们吃饭的举止很优雅,哪怕是吃的片儿川,这种汤汤水水的东西,也是一滴汤水都不漏。

等到吃过了早饭,温润本想请他们回去休息一下,结果几个人一开口,想去他的莲花私塾看看。

“那是学堂,不是观光的地方。”温润不想带他们去。

“看看嘛,我家也有私塾,是家族的族学。”

“就是,就是!”

“我们也当一回先生,过一把当夫子的瘾。”

温润无奈:“好吧!”

那边,已经有小丫头跑去私塾通风报信了。

他们几个到了私塾的时候,孩子们正在上课。

小班的娃娃们,在陈旭的监督下,正在摇头晃脑的背诵《百家姓》呢。

这里没什么可看的,且几个人貌似不知道怎么哄孩子,故而也不敢进去,怕被小娃娃们围着,走脱不掉。

大班那里就好多了。

他们正在诵读《论语》,虽然还不能完全背诵,但是诵读是没问题了,他们都认识上面的字。

看到先生来了,齐齐站起来,朝温润行了一礼:“先生好。”

“同学们好。”温润也跟他们问好:“都坐下吧。”

“谢先生。”温润一摆手,他们就齐刷刷地坐下来。

“这么乖的吗?”

“还挺齐整的!”

“不要多说话。”

温润看了看他们几个:“这几位都是才子,你们都叫先生就好。”

“先生好。”一群孩子没站起来,就是看了过去,齐声叫了一句“先生”而已。

“好好好。”邓二少十分开心,这里头他最小,估计是好不容易当了一把“先生”,这个高兴啊,就甭提了。

其他人也感觉很不一样。

不过温润觉得吧,自己的学生挺好的,就不要被这些人荼毒了。

但是他忘了,这帮人有多自来熟。

“你们在读《论语》,可知道其中的含义?”谢六公子一来,就问了一个高深的问题。

结果领头的王珏,直接就回答他了:“我们现在只是诵读,过后要背诵下来,等到能一字不差的背熟了,才会由先生讲解含义。”

“是的,他们还小,这第一次讲解含义十分重要,故而不得轻易下定论。”温润道:“几位仁兄,还是去我的书房吧,别在这里捣乱了。”

看温润的脸色,知道他不高兴,众人也不敢继续胡闹,颇为依依不舍的离开了这个私塾,他们看得出来,这个私塾是温润的心血,这建设的就很好,孩子们教导的也好。

都是有眼色的人。

到了书房里,看着温润的书房,倒是让众人惊讶了,温润的书房里,一大堆的书籍,各色书签多如牛毛。

众人就坐之后,上茶的就换成了刘老四他们一群男人。

倒是没人在意这一点,几个人落座之后,喝了口茶,就提起了《论语》,说着说着,就提到了“鬼神之说”。

古时候的人,并非都是愚昧的,也有不信鬼神者,虽然寥寥无几。

就连孔圣人,也是信鬼神的,只是他不像许多人那样将追求寄望于神佛的庇佑罢了。

比如《论语》中说,祭如在,祭神如神在。

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

意思就是说,我若不能亲自参与祭祀,不如不祭祀,是不会请别人代替的。

这也是后来,什么都能替代,就是祭祀不行。

哪怕是现代,婚礼可以不参加,直接给个红包,或者让人替自己去一趟,也可以;但参加丧礼,没有可以替代去的,这就是传统。

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这句话更好解释:致力于使老百姓遵守仁义礼仪,对鬼神敬而远之,这就可以说是聪明了。

毕竟聪明人少,愚昧的人多啊!

有很多人都信的入了魔了,那个时候,孔圣人其实很有先见之明。

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这就有意思了,这句话的意思是:对待活人都没能服侍好,怎么能祭祀好鬼神呢?

温润就想到了后世的那个谚语:活着不孝,死了瞎叫。

活着的时候,都不孝顺,死了哭翻天去,又有什么用?

上一篇:不当反派去说书 下一篇:两生欢

初吻江湖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