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将军的读书郎(35)

在元刀他们的马车后面,跟着张村长的马车,同样的,车上坐车俩衙役。

一路上的风景倒是不错,毕竟快要秋收了嘛。

而温润也在捋顺他所了解的这个县城。

永清府下辖四个县,永清县跟永清府在一个地方,其他三个,分别是永宁县,永安县和永丰县。

四个县里,永宁县垫底,要不是因为永宁县占的地理位置好,恐怕连立县城的资格都没有。

最大的县城自然是跟永清府在一起的永清县。

其次就是永丰县,那是产粮大县,那里的土地最多,大地主小地主,富户也最多,当年安置流民的时候,不少人去永丰县做了佃户。

然后是永安县,没别的,永安县的县城是四年前修缮过的,那叫一个结实,那叫一个新啊!

而且占地最大,还有一座采石场,顺带的还有好几个烧砖的砖窑和烧瓦的瓦窑。

而永宁县其实并不大,下辖温家庄,徐家堡,芦花村,柳树沟和树林场,以及马家庄。

除了这座永宁县城之外,还有温家庄,徐家堡,两个大姓的庄子。

这都是人口最多的地方,且是宗族形式存在,有他们自己的一套规矩。

还有芦花村,也就是冯家所在的那个村子,是本地落户了好多年的村落了,而且他们那里最齐全,有私塾,有磨坊,有铁匠铺,杂货铺子。

还有柳树沟,那里是杂姓村,不如芦花村那么富裕,但是也很不错了,村里头两个秀才,七八个读书的孩子呢。

树林场是产木材的地方,靠山靠树林,离县城最远。

马家庄那里盛产的就是大牲口,牛马羊什么的都有,还有各色的驴子和骡子。

同时也是马里长所在地,他堂弟是马家庄的村长。

最后一个就是莲花坳。

这里原来就是安置流民才有了这么一个地方,而且人口少,这些年下来,就更少了。

他们这些流民组成的莲花坳,当时也是不愿意去别的地方,寄人篱下,给人当佃户,非得自己干出来一番天地才好。

所以就被安置在了这片荒地上。

这里的人口少,地广人稀的厉害。

要不然就莲花坳这块地方,应该是属于县城远郊的宝地,怎么可能安置流民呢?

而且这里的地很多,但是荒芜的更多,因为没人耕作啊!

温润前身的记忆里,好像很久之前,这里发生过战争,然后死了很多人,人口少了,地荒芜了,产出就少了。

永宁县当年能打得那么惨,就是因为地理位置占得好。

这么多年了,人口还没怎么恢复,不然也不会收拢流民,以充实本县人口了。

一路上温润都在想这些事情,另外就是,县令大人找他什么事情?要是问案的话,衙役不会这么客气,早就吃拿卡要,甚至是暗示他了。

走之前,温润不仅换了衣服给了隔壁两挂腊肉,还拿了家里的银锭子。

一旦有什么事情,他也好有打点的钱。

想着想着,就到了地方。

县衙其实半新不旧的,门口倒是挺威严,有五六个衙役站岗,他们从大门进去的,县衙大门进入,就是宅门。

宅门是居官之所,东西两侧各有一间门房,小小个的,是门子在这里值班的地方。

元刀他们是可以继续进去的,但是张大爷不行了,他就留在了外面:“我去看看我儿子,有什么事情,你记得派人去找我。”

“行,麻烦您了。”温润只能看着他赶着马车离开。

不离开也不行,这里头也不让马车随便进去了,而他们一行人,继续往里头走,走过宅门之后,就是大堂了。

是一个半开放的建筑,因为大堂是知县发布政令、公开审理条件、举行重大庆典的场所,也是普通老百姓可以进入听审的地方,故而地方宽广,架梁也高的很。

温润扫了一眼大堂的布局,值得一提的是它的建筑和设计。

大堂构造是传统的四合院设计,扫一眼就知道了,中间是堂屋,两侧各有一座厢房。

这些建筑的设计是传统建筑中的五间七架。大堂堂屋的房檐设计是卷棚,主体采用天沟罗锅椽勾连搭连接的手法。

在大堂的左右两侧还有两座厢房。

这个地方温润知道,这两座厢房各有三间房间,在每间房门右侧中间偏上的位置,都有一块标注房间属性的门牌。

而在大堂这里的东西两厢房,分别是:刑房、兵房、工房、吏房、户房、礼房。

在古代,吏、户、礼、兵、刑、工分别掌管着官吏选拔、人口经济政治、礼仪祭祀科举、军事、司法和审判,以及各项工程建设和后期有关的工作。

他们是沿着衙门的中轴线走的,继续深入,便是二堂。

上一篇:不当反派去说书 下一篇:两生欢

初吻江湖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