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将军的读书郎(376)

可要是协同接待的话,那就另说了。

主要接待人,还是王家的大小姐,王玫小姑娘嘛!

可怜他们一群老爷们儿,不知道王家大小姐才几岁,只好含糊的点头说没事儿,自家婆娘来也不是为了夫人外交,她们是来盯着点,别再无法确定,女眷那边是不是干净的。

温润既然表示要做饭款待来客。

那后头肯定要忙活起来的,无奈的是,老王家人手少,大过年的就算是长工们努力干活,那也是很忙的,故而来客们就不见外了。

屋里头几个人在来来回回的转圈圈,打太极,当然,在温润看来,手段十分幼稚,颇有点照猫画虎、东施效颦的意思。

但是他现在是雅士,读书人,必须目下无尘。

所以他也要端着架子,跟他们一起喝喝茶,说说话,谈谈天。

内容么,无非是大家都能说得上话的内容,比如说开春都要种地么,他们虽然不是农户,却有田地租赁给佃户种植,种什么呢?一般都种稻子,但是旱地就得种麦子,或者是谷子,也有的种杂粮,黄豆啊,绿豆什么的,还有的种药材呢。

再谈谈府城的风光。

温润没去过府城,原主倒是去过,可惜,原主当时是去考试的,没心情浏览风光,考完出来就接到了消息,火急火燎的跑回家,就被嫁出去了。

现在提起来,真的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都没时间观赏风景。

他们聊了半天,终于,这饭算是做好了。

老王家节俭啊,饭菜都很符合当地的民情。

大过年的,他们吃的就是白斩烧鸡东坡肉,糖醋鲤鱼腌笃鲜,主食配的是阳春面,大概是怕他们吃的这么多肉食,太油腻,这阳春面里一滴油都没放,只放了面条,清汤,以及一把青菜,一勺白色的葱花。

汤是甩袖汤,撒了一些翠绿色的葱花。

“来吧,吃饭!”温润就这么一句话,然后低头用饭。

他平时并不讲究什么“食不言寝不语”,但吃饭的时候,也会尽量少说话,除非一定要说,也会先把饭菜咽下去,再开口说话。

不过这次么,他将这六个字,奉行到底。

陪着他吃饭的,就是两个弟弟,还有金大洲跟元刀两位捕头,以及那位什长小将。

什长小将倒是吃的稀里哗啦,反正他是不见客气。

其他人低头吃饭,同样是一言不发,大概这是他们吃过的最快的一顿饭了。

饭后两个弟弟说要去看书写寒假作业,温润同意了:“记得看半个时辰的书卷,就要远眺一段时间,不能累着眼睛。”

“知道了,哥夫。”两个少年又行了一礼,这才退出去。

充分体现了教养良好这四个字,那彬彬有礼的小样子,羡慕死了金大洲这样的人,他也有儿子啊,可那小子跟个猴儿似的,两天不上房揭瓦,三天早早地出门惹事儿。

“几位,请。”温润端着茶杯,可他不喝茶。

这个就是“端茶送客”的意思啦!他跟辛明县令学的有模有样。

门口站着充当小厮的人是程老五,这人别的不说,嗓门儿最大。

一看东家端起茶碗,不喝却一直端着,他就在门口吆喝了一嗓子:“送客!”

“噗!”

“噗!”

“噗!”

嗯,三个人都喷了。

金大洲跟那个什长小将,是是真的喷了,他们没遇到过这种情况。

平时也没什么人跟他们讲究这个啊!

元刀捕头喷了,是他突然意识到,他好像是听说过这样的场景。

只是一直没发生在自己身上过,就没有那个自觉。

温润皱眉:“怎么着?还想在我家里,吃晚饭?还是要过夜?还是要强行搜查?”

说着话的时候,温润使劲儿将手里的茶碗摔在了地上:“你们都要干什么?欺负人也不是这么欺负的,我一定要去府衙,亲自敲鸣冤鼓!”

鸣冤鼓乃衙门中的设施,又叫喊冤鼓。

所谓击鼓鸣冤就是指敲打这个鸣冤鼓。

其实这是包青天留下来的规矩。

据说包公上任开封府后整吏治:

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

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开封府门前竖起登堂鼓,后世的“击鼓鸣冤”就是从这里得来的。

后来各级地方衙门口,都设置有一喊冤鼓,供老百姓鸣冤报官之用。

到了现在,已经有了明文规定:击鼓之事,必断!

也就是说,一旦有人敲了鸣冤鼓,不管当官的在干什么,哪怕是在洞房呢,也得提起裤子,系上裤腰带,出来升堂问案。

而一旦击了鸣冤鼓,这案子就不可能私了,且有些案子大的,是要上报刑部,大理寺与督察院的,如果地方官处理不了,就得直奔京城,三司会审。

上一篇:不当反派去说书 下一篇:两生欢

初吻江湖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