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将军的读书郎(396)

“也是,六十了才有一个孙子。”温润觉得皇帝也不是那么幸福的,古代人成亲都早,基本上二十岁就当了爹娘,六十岁的话,孙子恐怕都要成亲了。

“是啊,老大不行,老二身体不强,但是脑袋好使,一直在算计皇位呢!”王珺道:“三皇子听说是个爱带兵打仗的性格,觉得宫里头太闷了,就跑出来带兵剿匪,不过因为三皇子带兵在外剿匪,可他毕竟有唯一的皇孙啊,那二皇子跟四皇子,五皇子就唉京城一起使坏,不仅拖延军费给养,还让人贪污我们的东西,想要逼着三皇子,灰溜溜的回去京城,任他们摆布,三皇子也是个有志气的人,咬牙硬挺了下来,最后终于剿匪成功!”

温润听出来了:“你是说,剿匪是三皇子主持的?”

“好像是的,听董浩将军说,三皇子妃跟三皇子感情很好,前些年就跟着三皇子来了这边,三皇子的孩子,都是三皇子妃生的,故而这个小皇孙,不仅是皇长孙,还是个嫡出,这就让其他皇子嫉妒啦!”

“这不是跟老财主家争夺家产一样么?”温润的比喻,特别的合适。

“嗯。”王珺也觉得应该是这样:“你说他们争就争吧,竟然对大军指手画脚,还给我们捣乱,要不是他们捣乱,这围剿早就完事了,何必拖拖拉拉这么多年,还把我给搅合进去,就算是当了官儿,这心里也不舒服。”

“时势造英雄。”温润只能这么跟他说。

“啥意思?”王珺根本有听没有懂。

“算了,不说这个了,离咱们太远了。”温润改了个话题:“你这次回来,还有一天的假期,想做点什么不?”

“也没什么可做的,就是在家待着呗!”王珺远眺:“能有什么可做的……去看看咱们家的田地吧,只听你说买了多少多少,还没看到过呢。”

“行!”温润点头:“雨停了咱们就去。”

结果第二天雨才停,而温润要在家里给孩子们上课了,王珺就自己带着人去看自家的田地。

“《礼记》云:”礼者君之大柄也……所以治政安君也”,师服云:”礼以体政”;孔子说:”为国以礼”;晏婴说:”礼之可以为国也久矣”;《左传》引君子曰:”礼经国家,定社稷”;女叔齐云:”礼所以守其国,行其政令,无失其民者也”;荀子云:”国之命在礼”……。”温润的声音,在学堂里缓缓响起,这是他开始给大班讲课了。

“礼”之一字,说法很多,他希望孩子们能知礼,活用。

而不是墨守成规,成为一个酸丁!

讲了一上午的课,下午就简单了。

因为下午只有几个人上课,轻松多了。

中午的时候,王珺就喜气洋洋的回来了,在饭桌上,竟然先给温润夹了一筷子的油焖春笋。

“这么客气呀?”温润看他那喜气的都要冒泡了的样子,不由得也笑了。

两个弟弟也有些意外的看着自家有些冒傻气的大哥,这是怎么了?

“看到了咱们家的地,高兴。”王珺乐呵呵的道:“以前做梦都没想过,自家会有这么多的田地。”

说实话,看到田地比看到新宅子都高兴。

“这才哪儿到哪儿啊?”温润道:“等将来攒够了钱,再挑上好的水田买下来,不愁子孙后代没饭吃。”

他说的是两个弟弟的后代。

不管怎么说,王珺是真高兴啊。

虽然舍不得走,可他就那么五天假,到点就该回营地了。

走的时候,温润让人给他们打包了夏日的衣衫和鞋子,斗笠跟蓑衣。

“这一走,多久能回来?”温润还是要问一下的,虽然他回来的很频繁。

“不知道呢。”王珺也是舍不得家,他突然觉得,家里有这个读书郎在,他是越来越眷恋了。

“那就去吧,好好地,注意安全。”这是温润能叮嘱他的话了。

俩人也没什么依依不舍,就这么告别离开了,温润目送他们走的看不到影子了,这才回到院子里。

安慰一下弟弟妹妹们,第二天还得给孩子们上课呢。

结果第二天不仅给孩子们上课,刘氏来带王玫小姑娘,还量了尺码,要给小姑娘做衣衫裙子等等,孩子们都在长身体,去年的衣服,今年穿着就短了一截呢。

马三儿也来了,他是来给温润送信的,口信。

“去年在您这里走的那几位,又回来了。”马三儿乐呵呵的道:“说过几日就到您这里,让人提前传了消息回来,您看是不是准备一下?”

“他们这么快就回来我这里了?”温润一个头两个大:“来干什么呀?”

他还嫌弃那些人闹腾呢,一个个的都是娇生惯养,一个人出行,八十个人伺候的架势,实在是让温润不耐烦得很。

上一篇:不当反派去说书 下一篇:两生欢

初吻江湖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