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将军的读书郎(47)

张大爷家也不是什么读书人家,能拿的出手的也就县城酒楼里当掌柜的儿子。

有了温润之后,也才跟着孩子们认识了几个字儿,儿子当年在酒楼里当了快二十年的差,从小伙计开始,跑堂到大伙计,最后成为掌柜的,已经是祖上烧高香啦!

这些年,偷偷地认字,学算账什么的,什么苦头都吃过。

但也就是这样了,能给莲花坳的人,在城里头找个落脚点,存个马车牛车的,再多就没有了,上次温润带着人去吃了一顿饭,还送了两道菜。

如今他们莲花坳有了一个举人!

举人老爷啊!

那可是举人!

张大爷激动地这一路要不是前头拉东西的马车走不快,他恐怕早就飞起来啦!

“您老别激动。”温润尴尬的想要拉回自己的手。

可惜,没能成功。

也是,他一个读书写字的书生,怎么能跟干了一辈子农活的老汉的力气大呢!

“你是我们莲花坳的举人吧?”张大爷还要确认一遍。

“当然!”温润道:“我是嫁过来之后,户籍也落到了莲花坳,才中举的,当然是莲花坳的举人。”

这一点,必须要说明白!

他觉得张大爷很在乎这个。

“好,好啊,好啊!”果然,温润说了之后,张大爷眼泪都要下来了:“我们莲花坳出头了,出头了!”

其他人更是乐呵的不得了,几个经常捞鱼的更是直接跑回家里拿了渔网出来,这就下河去打鱼!

大家伙儿一哄而散,兴奋的跑去做准备,孩子们拿着糕点吃的香甜。

剩下张大爷跟杨大叔,温润请了两个人进来说话。

坐在自家的炕上,温润给俩人倒了水,家里没有茶叶,送的东西里应该有,但是不是打开的时候:“这次去县城,其实就是为了功名的事情,别看我跟大家说的是因为户籍迁徙的关系,实际上……。”

他把事情跟俩人说了。

在这个时代,他虽然有原主的记忆,但没什么人可以依靠,遇到事情,只能远亲不如近邻了。

“事情既然已经如此,那就不要追究了,穷不与富斗,民不与官挣。”张大爷到底是经历了很多事情的老人,在人情世故上,看得比杨大叔都要透彻,起码杨大叔还气愤了一下。

“那就这么算了?”杨大叔不服气。

“不这么算了,又能如何?”温润笑了笑:“杨大叔不要生气了,这件事情,能这么完结很好,这不是,功名回来了,还有那么多东西。”

温润隐瞒了县令大人答应的五百两银子和一个铺子什么的,毕竟他没见到银子,也没见到房契。

还隐瞒了学政大人给的金子。

杨大叔无奈的道:“我生气有什么用?你还是吃亏了。”

温润笑了笑:“吃亏就是占便宜,你看这么多东西,足够了。”

张大爷也觉得挺好的了。

温润另外提了个事情,举人就算不出仕,也能享受国家津贴,还可以荫庇他人免税免徭役。

一个举人,在本地可以享有二百亩地的免税,以及二十到三十户的徭役,就算举人老爷在家什么也不干,把免税免徭役的名额挂出去,收益肯定不少,不管以前过得日子多穷,中了举人,立刻就能成个大财主。

“这么多好处啊?”杨大叔乐了:“你努努力,再往上考一下,岂不是能当官了吗?”

这话说的温润都笑出声了:“哪儿那么容易啊杨大叔,我考个举人都能一波三折,考个进士还不得去了半条命啊?”

这个时代的进士,在知识水平上,相当于现在的清华北大博士或博士后研究生毕业,举人中的优异者,一个县一届能有一二个就很了不得,三五个的话,那就是上县了!

进士的人数很少,且会试花费颇大,官职大约是副县级,起步可以做县令,属于朝廷重点培养的后备官员,有能力,有运气的话可以晋升到封疆大吏、六部尚书甚至是大学士。

但那人生规划,肯定不是温润的菜。

这么一看,在古代中个举人大概顺利的话做一个地方的知府是顺理成章的事,考取了进士之后大概成为一个翰林院大学生就不成问题了,当然表现好的话,走上尚书的位置也是有可能的,但温润没有那么大的心思。

他只要有个举人的名头,在这里就能安稳到老了。

“你的意思是?”他说这些,杨大叔只知道是好事儿,可是张大爷听出来不同了。

“我想着,咱们莲花坳本来人就少,一共不到三十户,我想全都放在我名下,免了赋税和劳役。”这是温润能想到的最好的办法:“占了名额之后,也免得我娘家那边来人闹。”

上一篇:不当反派去说书 下一篇:两生欢

初吻江湖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