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将军的读书郎(472)

温润觉得这小子都有点走火入魔的意思了,生怕他下一刻暴起伤人。

“就答应他吧!”吴山长叹了口气:“这次机会难得,你们看好了,雅士的才华,不是谁都能挑战的,来吧。”

温润:“……!!!”

你老人家说的轻松,我还没答应呢。

可惜,那边吴山长已经站起来了,为了表示慎重,其他几位山长也是如此。

大家都站着呢,唯有王珺还在坐着,他还在喝茶!

“谜面乃是喊声长定是烟烟!”吴山长宣布了谜面:“谜底提示就俩字,姓氏,开始吧。”

结果温润一想就提笔写了谜底:呼延。

那边的麦公子也提笔写了谜底:段干。

两个答案,这两个都是姓氏,百家姓里有记载。

段干这个姓氏很少见,出自李姓,为春秋时道家鼻祖李宗子之后代,以封地名为氏。

据《路史》载:“殷干氏初邑段,以邑干,因邑为氏。”又《史记》中记载,春秋时道家鼻祖老子之子李宗,任魏国大将,先后被封地“段”,“干”两地,其子孙遂以段干作为姓氏,称段干氏。

呼延这个姓氏,出处有三种说法,一说出自匈奴族呼衍氏所改;一说出自鲜卑族姓氏之一;还有说出自赐姓。晋代鲜卑人稽胡楚,因有功被赐姓呼延,后代因此随之姓呼延。

归根结底,这姓氏不是汉人传下来的,且在江南一带也少见的很。

据说在山西、陕西和蒙古辽源那边有一些。

这两个姓氏,不仅是复姓,还很少见,两个人各自写了一个出来。

“谁的对?”

“谁的正确?”

这两个答案一出,大家都很紧张呢。

结果吴山长苦笑了一下:“都对!”

“都对?”王珺都瞪眼睛了:“两个谜底啊?”

“是,两个谜底。”吴山长挠头了:“这可怎么办?”

“再来一个呗!”小文在一边大声的道:“整个难猜的呀!”

“谜面听好了,一夜征人尽望乡。”吴山长沉声道:“谜底提示是灯谜用语,开始吧!”

结果俩人同时写出来谜底。

温润写的是:同心。

麦生写的是:反切。

“这回呢?”

“对不对?”

“谁对了?”

众人眼巴巴的看着吴山长,结果吴山长直跺脚:“怎么又是两个都对啊?”

“什么嘛!”

“这是个什么灯谜啊?俩个答案都对?”

“整个复杂点的吧,就要一个答案的那种。”

众人议论纷纷,最后吴山长不得不看向了其他的山长,他灯谜也没多少啊。

“我来!”永清书院的山长站了出来:“听好了,谜面乃是落后赶超先进,打一灯谜用语,开始!”

俩人分别下笔,奋笔疾书,几乎是同时写完了自己猜出来的谜底。

麦生写的是:掉尾。

温润写的是:升冠。

“又是两个答案!”众人再次惊呼起来。

“谁的对了?”

永清书院的山长也苦笑了出来:“都对。”

这个灯谜的答案,两个都对!

“这……?!”众人无语了都,这都对,都对的情况下,还是打平手啊。

“我来!”府城书院的山长不得已站了出来:“我出一个灯谜,谜面是元宵灯火已阑珊……。”

他还没说完,温润已经说了谜底:“望多关照!”

这下子,麦生输了一筹,他立刻打起精神来,双目炯炯有神的看着府城书院的山长。

“甜一半辣一半。”

“辞!”

“一口咬去多半截。”

“名!”

“复习?”

“羽!”

“有人无人都是你?”

“尔!”

“猫狗像什么?”

“如狼似虎!”

俩人一口气猜了五个灯谜出来,对方出题温润猜,且温润都猜对了。

反应之快,仿佛俩人都演练过无数次似的,倒是旁边的麦生,已经跟不上这个快节奏了,张着嘴,跟上了岸的鱼儿似的,彻底发不出声音了。

“元宵节后捷报多。”

“喜出望外!”

“园外隐约闻猿啼,星月小桥听萧声。”

“元宵节!”

好么,俩人又快速的出题猜谜,最后要不是气不够了,估计这位山长还不想放弃呢。

他喘着粗气,红着眼睛看着温润:“我只想给你出……最后一道灯谜。”

温润十分绅士的道:“您请出题。”

这次的灯谜更高级了,只有七个字:率众讨论扬尘还。

温润回了个谜底:“大人不记小人过!”

顿时,那几个秀才,脸色都不好看了。

“好!”吴山长第一个喊好,王珺第一个拍巴掌:“精彩!”

好些人都傻眼了,原来灯谜还能这么猜?

上一篇:不当反派去说书 下一篇:两生欢

初吻江湖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