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将军的读书郎(480)

清官离任自然有人送伞,而那些贪官离任时为了保全面子,也要想方设法弄把万民伞装点一下门面。

到了晚清,这一风气愈演愈烈,直至成为了官场上的一种陋习。

温润前生可是研究过万民伞,甚至见过光绪年间的万民伞,那可是一件文物。

所以很早以前,他就让人偷偷地制作了这把万民伞,只不过清朝的时候,这上头的图案,绣的可是团龙,但是在本朝,这是僭越。

可是大罪之一,且没人会绣团龙图案啊。

所以改成了梅兰菊竹四君子的图案,这个不犯忌讳。

偷偷摸摸搞了这么多事情,就差这临门一哆嗦啦!

等到辛知府跟欧县令到了跟前儿,看到这么多人,沉默的站在这里,乌泱泱的一大群人。

“这是干什么呢?”欧县令回头看了一眼他带来的人,也就百八十号人,县衙里的人都来了。

可也架不住,对方人多啊!

这可漫山遍野,看起来成千上万啦。

“上伞!”温润让杨大叔,喊了一嗓子。

杨大叔就喊了,这动静很大,对面的人一片茫然,上什么东西?

杨大叔就跟几个村长一起,打起了一把伞。

这把伞大的很夸张,用的是绸子做成伞面,就是绸子用的是天青色。

对称的四个方位分别用金丝绣着四君子的图案,图案之间采用盘金绣技艺绣了十五位乡老的名字。

内衬用黑色的绣线,绣了“辛明大人离任,百姓泣泪送别”的字样。

伞圈的底端点缀有绿丝编织的流苏,丝网上贴有装饰用的银色片儿。

而内里空白处,有很多细小的签名,全都是人名,密密麻麻的看着都让人眼晕。

还有红色的手印,像是一朵朵盛开的小花儿。

伞上还垂下来八个长条锦缎,代表的是永宁县名下的八个村子。

温家庄,徐家堡,芦花村,柳树沟,树林场,马家庄和莲花坳。

最后加上县城,正好八个地方,用的是海蓝色的缎带做成,代表着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这会儿正好下起了丝丝缕缕的细雨,这把大伞也正好给辛知府遮了雨。

“这么大一把伞?”不管是辛知府还是欧县令,看得眼睛都直了。

“这个,不违制吧?”俩人想的都是同一个问题。

好像皇帝打的那个黄盖伞,比这个大,但是这个制作的怎么就成了这样呢?

“这是本地百姓送给辛大人的一把万民伞,希望可以给辛大人遮遮风,挡挡雨,多谢辛大人在这三年里,对我们永宁县百姓们的照顾!”杨大叔他们扶着万民伞,直接撂在了辛大人的马车上,拿下头有个座儿,正好放上面:“青色代表青天,蓝色代表您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辛大人,一路顺风。”

“辛大人,一路顺风!”所有人都齐声呐喊,但是没人跪下,而是伸出手来,晃了晃。

辛明觉得眼眶子发热:“多谢父老乡亲们!”

他是官身,不可能跪下,只好团团作揖。

辛夫人也被惊动了,她没想到,老爷在这里这么受欢迎。

不由得下了马车,跟着辛明大人一起,他作揖,她道福。

两口子谢过了众人,这才上了马车,马车缓缓前行,万民伞随风荡漾,但底盘很沉,很稳当。

欧震看着这场面,不由得感叹的道:“等我离任的时候,能有这样的场面,真是无憾了。”

“那你努力啊。”辛明笑了,十分畅快的笑着离开了这个他生活了三年多的地方。

也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温润说,他必定会官路亨通。

这样的事情,只要上报给了吏部,那是要夸奖的啊!

升任知府,其实他的底气不那么足,因为政绩不突出。

若不是为了共图大事,他也不会被拍来这么一个偏远地区,当个县令。

一当就是三年,事儿没少做,可实际上,政绩并没有什么亮点,上头勉强提拔他,也是为了图谋永清府。

谁知道,温润给他来了这么一手。

万民伞!

永宁县一共才多少口子人啊?

一把万民伞,的确是能代表永宁县百姓对他的肯定。

他是有史以来,第一个得到了万民伞的官员。

别人不知道,可是他这个在官场上的人,却知道这个代表了什么。

刚才还有些踌躇前路的人,现在却充满了信心。

他一定会好好地做知府,做好这个知府!

送走了辛明大人的全家,温润他们就散了,不过欧震大人,请温润等一些人,去鸿升酒楼赴宴。

这位欧震大人,大家已经听辛明大人提过几次,是跟辛明大人是同窗好友,又是京中人氏,妻子跟辛明大人的夫人是闺蜜,两个人不论是私人关系还是公开的关系都很亲密。

上一篇:不当反派去说书 下一篇:两生欢

初吻江湖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