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将军的读书郎(491)

“如玉贤弟啊,这粮仓里的一些粮食,发霉的,陈旧的都处理了,所以有点空虚。”欧震大人道:“收购的话,也得花钱,且这个时候,粮价很高吧?”

“还行吧?”温润道:“您有话直说,咱们之间不用那么客气。”

拐弯抹角的话,温润实在是累了,不想跟他们玩心眼子。

“我想清理一下粮库,将里头得粮食,换成今年的新粮。”欧震大人小声的道:“这几年,恐怕不能太平,粮仓里头的粮食,必须要储存好,越多越好!”

温润想到王珺的话,点了点头:“我明白了,你放心,我家里的粮仓,一直都是满的。”

他这二年没干别的,就在盖房子,种地,收藏粮食。

家里连续建房子,其实也在偷摸的建粮仓,用一些特殊手段,粮食其实能保存三年以上,尤其是稻子,只要保存在干燥的环境里,二年以后,去掉稻壳儿,还是能吃出一点新大米的味道。

稻子存放三年以上,剥壳之后,算是陈米。

温润家里的粮食,是一年新,二年旧的,不过家里人吃的米都是新米,旧的米会换掉,换成新的,一直在这么倒腾着存放。

以前是两个粮仓,一个在明一个在暗。

现在已经增加了三个暗地里的粮仓,以及两个很明显的粮仓。

大家都知道,老王家人多,产业也越来越大,养活这些人,需要的粮食,可不少。

所以没人见怪,老王家就这么建起了很多的粮仓,明里暗里的都被温润给塞满了。

且这些粮仓,是王珏最喜欢的地方。

这孩子,还怕饿肚子呢。

“你有多少粮食?”欧震大人小声的道:“关键时刻,恐怕需要支援一些粮食给江南大营。”

温润瞪大了眼睛:“以前我们就供过。”

他刚来的第二年,就提供了粮草给养去山南大营,那是为了剿匪。

可这回是为了什么呢?

“所以啊,这次还得支援一下。”欧震大人道:“你家那位是在江南大营,后营那里的千户,你也应该知道,江南大营的大帅是谁,若是一旦起势……。”

“我明白了。”温润顿时觉得京菜也不香了。

这可真是树欲静而风不止,这会儿已经是风满楼了。

欧震大人能跟他这么说,想必也能跟别人打过招呼,想到辛明大人,上次他能支援山南大营,这次就一定还会支援江南大营。

联想到他们一群人,都是相互认识的,还占据了永清府,温润看过县志,也读过府志,知道永清府占据了南北交通的水陆枢纽要道,是个繁华所在地。

有了这么一个地方,成为三皇子大本营的输入处,东西肯定不会少,也不会缺的,能支撑的了这军队得消耗。

只是自古只有北方往南方冲,才会赢,因为北地出将才。

可南方往北方上的话,就有些势弱了,而且没几个成功的。

“别误会,我们不是要造反。”这位欧震大人可敢说了:“三皇子只是想回京而已,京中局势复杂,一步慢,就会步步慢,我们慢不起,也慢不了。”

“我懂,我懂。”温润想了想:“我只能说,尽全力支持。”

“嗯,还有许家,本县的大地主。”欧震大人也没想过让温润如何如何,毕竟王珺的官位太小了,起不到什么大作用,他这么跟温润推心置腹,也是为了安定基础,只要这样的举人老爷不起事儿,其他的平民百姓就没什么问题。

温润在这里吃了一顿京菜,回头又去了许家大宅,许攸不在家,他经常来看看,许家有什么事情,需要他出面办理的?

同时,也是跟许老太爷,打个招呼。

作者闲话:

江湖这里真是“大雪满弓刀”啊……这雪不下则已,一下就一大堆。

第207章 盛夏知了叫

“今天怎么有空来了?你家不是在大兴土木吗?”许老太爷在书房见的他,给了他一杯今年的新茶:“还忙的过来吗?”

“忙得过来,主要是来找县令大人办点事情。”温润放下了茶杯,跟许老太爷说了欧震大人的意思。

“想要粮食啊?”许老太爷叹了口气:“家里的粮食倒是有不少,还开了三家粮店,库存是有的,现在的价格高了点儿,他们恐怕不会买,也买不起,秋收之后吧,秋收之后,我卖一批粮食给他们,如果还有需要,我也可以支援一下。”

“你确定?”温润道:“许伯父,这可是关系到上头的人。”

“我知道。”许老太爷道:“上头的人,闹腾就闹腾了,咱们啊,听话就好。”

“啊?”温润瞪大了眼睛:“这……?”

“你还是太年轻,不经事儿。”许老太爷道:“咱们开国那会儿啊,我们这边因为是鱼米之乡嘛,不少人都来征粮,今天来了这个军,明天来的那个军,谁来咱们都要缴纳一些东西的,银子啊,粮食啊,有的时候,他们还想要女人,不过只能给东西,不给人!给人那就糟了,给东西的话,只要跟他们说,是花钱买平安,他们就不会多计较了,后来朝廷立了之后,也没追究什么,因为追究不起,朝廷那会儿也曾经这么征粮过的,甚至皇帝都下了圣旨,这都是听我祖父提起的,那个时候我们家就是个富农,这粮食征得我们家都快成贫农了。”

上一篇:不当反派去说书 下一篇:两生欢

初吻江湖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