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将军的读书郎(511)

刚出了孝期,半年之内,媳妇儿又怀孕了。

他也想去会试一把,结果母亲去世了!

又是三年的守孝期,守孝期间,妻子生了。

出了孝期之后,他开始走亲访友,顺便重拾学业,媳妇儿有了之后,又生了。

只不过这第三个有点难产,差点过不去。

他去京城会试了一次,结果名落孙山不说,还花了很多的银子,见识到了京中的繁华,也感觉到了那些才子佳人们的真挚感情。

同样的,他终于正视自己的内心,觉得官途并非他所向往的,于是回到了家里,跟妻子举案齐眉,养着三个孩子。

自打放弃了去会试,他就成了名士,每日吟诗作对,另外就是在府城的书院里当了一个教谕,醉心教导后辈们。

可以说,这个人真的是看得通透啊!

另外一个叫冯清,冯三水。

他家里是府城的富商,到了他这一代,倒是可以科举了,可是他志不在此,考到了举人,就不想继续了,家资万贯的他,只喜欢风花雪月,吟诗作对。

也是他幸运,父母在的时候,他考试,就考了秀才,当时才名远播,后来父母不在了,他守孝过后去考了举人,就没去会试。

但是他是真的才华横溢之辈。

故而混了个名士的称号,只是没在书院里任教,可有了这个名士的称号,他们家也有了依靠。

温润看出来了,这俩人都是没有父母高堂,在家说了算的那种。

跟他的情况差不多,不知道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

相互见礼过了,几位山长寒暄了一下,说了说学生们应考的事情。

倒是这会让人上了菜,温润看了一眼就笑了:“大鹏卵啊?”

“是啊!”冯清道:“这不是要考试了吗?大鸿升酒楼每天只推出十只大鹏卵,需要预定呢,谁都想吃一个,好鹏程万里,说来也奇怪,这古书上的记载,大家都能看到,就是做不出来人家这味道,其他酒店也都有大鹏卵这道菜,可就是没人去吃!”

“这道菜应该是本酒店的独家秘方,虽然古书上都有记载,可是谁能研究明白呢?”温润心说这配方就是他给的,秘密就在于大鹏卵的里头,蛋黄跟蛋清,分开放不说,那猪肚跟羊肚,要提前用料腌制上,这才能好吃。

别人家都用的生肚,那能好吃吗?

“是啊,再说这莲房鱼包,还有期限,只有夏日里才有,冬天没有!”

说的都是这里的菜品如何如何,东西很多,且他们说什么,温润都能接的上。

因为这就是温润给鲁明出的主意啊。

不明就里的两位名士,对温润如此博学多才,很是惊讶,同时也很惊奇。

“不愧是雅士。”

“知道的真多!”

“呵呵……。”温润能说什么?什么都不用说。

不过在吃饭的时候,倒是冯清来了一句:“老百姓开门就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嗯,我们也开门七件事。”温润道:“琴棋书画诗酒花。”

“不错,不错!”两个人大乐:“琴棋书画诗酒花,果然是对应了。”

温润只是腼腆的笑着,没有多说什么。

倒是吴山长,看到他们三个竟然能聊到一起去,而麦生跟崔凡却一句话都插不上嘴,就有些开心:“温润啊,在家乡也开了一个私塾,带了五个学生来考试,正好跟我们一起来,要不然啊,他就守在家里不动地方了。”

“听说了,温雅士才华横溢,就是有些不爱出门。”

其实是他们想邀请温润来,切磋一下文学的问题。

可是温润就是不来啊!

温润吃饭的时候,话很少,倒是认真品尝这里的菜色,还真不错。

比家里的手艺好,但是不如家里做的地道。

吃饱喝足了,上了茶水上来,温润打开一看,嗯,很好,今年的新茶,信阳毛尖呢。

“好茶啊,信阳毛尖。”温润喝了一口:“今年的新茶,不容易啊。”

“是好茶,可知道信阳毛尖有什么讲究?”这就来了考题了。

“信阳种茶历史悠久,茶树原产地在我国西南云、贵、川一带。茶沿着河流山川向外传播,沿川陕大道进入陕西,向东顺长江而下,向东南各省发展。……到了宋朝,有十三个买卖茶场,称十三场。信阳的光州(潢川)、子安(固始)、商城分别为其中之一……。”温润坐在那里侃侃而谈。

实际上,这是他去信阳旅游的时候,那里的导游说的,信阳毛尖的历史很悠久,也是国产十大名茶之一。

而且他还知道,根据信阳毛尖的生长季节,当地人习惯以鲜叶采摘期为标准,将其划分为春茶、夏茶和秋茶(白露茶)。

上一篇:不当反派去说书 下一篇:两生欢

初吻江湖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