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将军的读书郎(522)

只要其中一股出了毛病,便可废黜此卷,节约了大量的时间。

基本上,通过这种完全不需动脑子的方法,便可剔除一大半的考卷。

对于剩下小半全篇合式者,再看其是否做到了起承转合,文脉是否清晰,层次是否清楚。这些方面做得好,同考官便可加上批语,推荐给二位主考最后定夺。

所以,虽然其刻板程式、束缚僵化为人诟病,也确实是使考生只能亦步亦趋,不敢逾闲半步。

但正因为其对起、承、转、合,都有着严格的规定,甚至在字数和句数上也有严格的规定,这才使同考官可以一目了然的检校每份试卷,大大节省了主观思考的时间,提高了阅卷效率,且增加了阅卷的客观性,将考官的主观因素降到最低,从而最大限度的保证了考生的权益,使真正优秀者可以获取功名。

乃是在这个时代里,最客观,最公正的取才之道!

如何写好八股文,那是需要经年累月的苦读,千锤百炼的训练才行,现在这时候再想提高水平,已经太晚了。

在这种时候,前辈名师们主要是向考生传授写作中应该避免的问题,诸如需回避御名庙讳,不许自叙门地之类,总要避免这些大意失荆州才是。

总体来说,会试要比之前的任何一道考试都要严格许多,但也有不严格的,那就是对考生的字体要求不高。

因为所有的考卷都会被专人誊写成一样的字迹,只要你把字写清楚了,就不会影响成绩,会试也是如此。

但这并不意味着一笔端庄好字没用了,因为在殿试时,将采用现场阅卷的方式,不必誊写,只要字写不好,就别想进二甲,入翰林了,你说一笔好字重要不重要?

许攸的字是不错的,他对自己的字体有信心,但是他没去考!

原因很简单,他千不该万不该,不该在考前参加文会的时候,贪嘴吃了一点醉蟹,然后闹了肚子!

连拉带吐,还发了热,他就没去成!

温润恍然大悟,怪不得一开始说什么“酸臭味”的,这是嫉妒了啊?

信纸很厚,温润继续往下看,却发现京城出了大事!

原来许攸没去会试,心灰意冷,本来就打算再住上三年,再去会试一把,反正家里供得起他。

可是就在会试的第六天,突然就有了变故。

第219章 三个孩子

有人说会试考题提前泄露,朝廷为此,将贡院给围了起来!

几千举子困在贡院里,事情大条了!

温润也倒吸一口凉气,这考题泄露,可不是简单的事情,古代科举的严格,比现代的高考还严重。

写信的时候,许攸很庆幸,自己病了!

温润心说你是得庆幸,这要是被圈在里头了,可就惨了。

写信回来的时候,那些举子们还困在贡院里不得出来,兵丁围着贡院,水泄不通,一只苍蝇都飞不过去。

等到送信的人走了,这事儿还没完呢!

温润看过了心,倒是不担心许攸了,这家伙命好啊。

许老太爷回来了:“看过了信吧?”

“看过了,他命好,您不用担心啦!”温润笑着道:“这也是运气的一种。”

“是啊,这要是被困在里头,我这可得急死了!”许老太爷道:“不考就不考吧,你那天说得对,登天梯哪儿那么容易?他不考就不考吧,改成三年之后考,实在不行,就回来……。”

估计是许老太爷吓着了,自古这科场泄题的事情,就没好下场,甚至每一次都会出人命。

许老太爷就这么一个儿子,哪怕有了孙子也不行,还是儿子重要。

温润觉得此事太大,就没说出去,不过京中的风声还是飘了过来。

不过温润没那个时间,秋收了。

今年秋收不同以往,温润很重视,分红的那点钱,都用来收购粮食了。

一直到秋收之后,温润看着满当当的粮仓,以及县城里也满当当的粮食,终于舒了口气。

他去县城还帮许家秋收了一把,存了一半的粮食在家,又卖了一半的粮食给官府。

欧震大人很满意,许家毕竟是当地最大的地主,粮食多多。

秋收没几天,竟然又是雷雨天,下的雨还不小,赶上这天温润给自己休了个假,看着外面的电闪雷鸣,不由得跟陈旭道:“这今年是什么天气啊?这雷雨天也太多了点。”

“是啊,这都秋收了,怎么还有雷雨天呢?”陈旭也很纳闷:“而且今年的雷雨天气,的确是多了一些,该不是有什么翻江龙吧?”

“少迷信啊!”温润哭笑不得的摸了摸他的头:“这天气就这样了,不是什么翻江龙,哪儿有翻江龙啊!”

上一篇:不当反派去说书 下一篇:两生欢

初吻江湖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