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将军的读书郎(613)

王珺则是跟官场上的官员们,进一步的结识。

温润被人邀请着,给此次寿宴的主人公,张老太太写一幅贺寿的对联。

因为不少文人雅士都是如此,包括吕山长在内,都写了。

温润略微一想,就提笔写了出来:

“嘉宾旨酒,笑指青山来献寿。百岁平安,人共梅花老岁寒。”

这个时节,能开花的也就是梅花了,而张老太太也的确是独爱梅花,张家那四季花园里,每年都会送一些盆栽的梅花来给张老太太观赏。

如今这寿宴的周围,也尽都是摆放的大缸栽种的梅花。

花香阵阵,幽香渺渺,就连饭菜香气都盖不过这梅香。

且吃的糕点里,有一款就是梅花饼。

“好对子!”吕山长大为赞赏,张家家主也觉得这一副写的最好,拿去给老太太看了,他的大儿子出来跟他笑着道:“奶奶最喜欢这一幅,还说让人挂在她的堂屋里,每天都要看到呢。”

第258章 赵氏月姑

张家的寿宴办得很成功,王珺甚至找到了军粮的来源,几个产粮大户都觉得,与其卖给那些无良的商人们,还要被压价,不如卖给固定客户的军营。

且跟军中做买卖,看谁敢横爬竖挡着!

就王将军这人,他们不甚了解,故而有些犹豫,这次相见,也是凑巧了,发现王将军人不错,而且果然是军功累计上来的人,就是通透,办事干脆利落。

是个可打交道的好人。

于是,王珺就有了这么一个渠道。

温润则是跟府城的世家圈子认识了一下。

张家,刘家,本就是大家族,联姻了几代人。

尚且有新晋崛起的鲁家,这个他不用操心,有鲁明在。

还有几个小家族,也都是人才辈出的那种,看起来都不错。

众人基本上都是满意而归,到了家里温润才知道,两个弟弟也去了,只不过他们是作为张家小子们的同窗好友的身份去的,只是坐在外面的客院里吃了一顿饭,送了一些自己抄写的佛经、道经等等,略作心意,作陪的也是张家小辈。

倒是不知道,大哥跟哥夫还有妹妹也去了。

“下次咱们一起去。”温润觉得这是两个弟弟有了自己的朋友圈。

是好事儿啊!

冬月到了,但是府城不管怎么说,到底是繁华之所在,哪怕是冬天,哪怕是下了雪,吹了冷风,府城还是很热闹。

温润捋顺了家里的事情,军中的事情也一样顺手了,终于可以舒口气,他隔三差五的出门去逛逛街,听听评弹与评话。

每日买点新鲜的东西回家。

比如说这里是水陆码头,大江大河交汇处,根本不封冻,哪怕是大冷天的也是如此。

故而水里有不少鱼虾蟹类,可以捞上来吃。

温润隔三差五的跑去码头那里,赶最好的时候,捕鱼船回来,新鲜的水货上来,他就开始采买。

他在那里也认识了不少渔家子,其中有个人,让他很是在意。

那个人是个少年,主要是他是个孤儿,与姑姑相依为命,姑侄俩操弄一只小舟,每日辛勤劳作,倒也能有一些收获。

这会儿他正好拉着张三哥一起去码头。

张三哥如今活的很是逍遥。

就是亲事还有些不顺遂,他是头婚,就想找个头婚的,这就难了。

今天天气好,码头那里听说有一艘渔船得了好货,温润兴冲冲的带着张三哥就出了门,坐着马车直奔码头。

在车上还说:“今天要是能有黄鳝,一定要买下来,回头全都做成响油鳝丝面!”

鳝鱼好啊,这东西益气血,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

食疗的话,治的病症也多,虚劳,疳积,阳痿,腰痛,腰膝酸软,风寒湿痹,产后淋沥,久痢脓血,痔瘘,臁疮。

反正温润记得前世,这东西就挺贵,是食补的珍贵食材之一。

不过唯一不好的是,这鳝鱼不能跟荆芥同时服用,一旦同时服用,会有生命危险。

因为古书上有记载:鳝鱼同荆芥食杀人,服何首乌者忌之,时行病后忌之;时病前后,疟、疸、胀满诸病,均大忌。

就因为这个,温润对这个鳝鱼的功效,记得非常清楚。

幸好他们家里不吃荆芥。

温润总想给家里的人补一补,年纪轻轻的不当心,年老找上门来就难受了。

而家里的那些伤残老兵们,更需要事事精心,他们也得需要补一补,但是不能大补,只能温补。

“行啊,对了,要是有黑鱼,也弄来一些。”张三哥道:“吃个生鱼片嘛。”

“还是吃做熟的吧。”温润不提倡吃什么生鱼片。

“没趣味,鱼脍!美味珍馐。”张三哥比划了一下:“以前在军中,想吃都吃不到呢。”

上一篇:不当反派去说书 下一篇:两生欢

初吻江湖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