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将军的读书郎(615)

他跟赵良子说了半天,知道这种鱼应该是长江里的东西。

“那它怎么在这里?”赵良子挠了挠头。

“大概是洄游的时候,掉队了,在这里迷路了吧。”温润只能这么猜测,他也不知道永清府,是在长江哪个支流上,不过这个东西,可是个好东西。

他们俩这边聊的不错,那边张三儿,自己就凑到了月姑的跟前:“你这里的渔货不少啊?”

月姑穿着一身旧棉衣服,露着一双手,上面倒是干爽,虽然皮肤白皙,可是手却是粗糙的,同样拎着一个大水桶,还挺有劲儿的样子,看到张三儿一身富贵老爷的装扮,竟然也不怕,反而爽朗的笑着道:“是,今天赶巧了,掏了一窝的黄鳝,个顶个的大!”

那大桶里头的确是一窝黄鳝,每一个都有铁棍山药那么粗。

一看就是好东西啊!

月姑不怕张三儿见色起意,是因为她觉得自己年华不在,也不是什么肤白貌美的黄花大闺女了,三十的人了,还说什么美貌啊?

张三儿看的却不是这些。

他就看到这女人虽然梳了妇人的发式,应该是嫁了人的,可是那少年喊她姑姑,谁家的妇人,会来这船上卖渔货?

可是要说是个寡妇吧?也不太像!

月姑到底是个女人,虽然自梳不嫁人,可是她头上用的是一块正红色的棉布帕子包裹着,寡妇肯定不会用这个颜色的帕子。

主要是这女人有一种灵活的样子,看样子每天都很努力积极的活着。

尤其是眼睛,很是好看。

“好东西,这一桶,我都买了。”张三儿也不顾自己穿的好不好了,蹲在那里,看着桶里的东西:“多少钱?”

“这一桶,有大黄鳝十八条,小的也有二十几个。”这东西,月姑还真不太好估价,因为这东西,一年四季的价格不同。

冬天自然是滋补的季节,这个东西也很难挖到,姑侄俩其实想要个高价,又怕这样的富贵老爷性格不好,万一生气了,他们俩可得罪不起。

“哦,这样啊。”张三儿想了一下:“我给你五两银子,买下这些黄鳝,加上这个木桶,我这来的匆忙,没带东西盛装。”

那边温润也花了五两银子,买下了那条鲟鱼。

姑侄俩赚了十两银子!

这下子,姑侄俩开心了。

有了这笔钱,回头修一下自家那个四处漏风的房子,足够了。

姑侄二人谢了又谢,张三儿这回看到了赵良子,很是慈爱的道:“以后我们常来,你有什么好货,给我们留着点啊。”

这就是认了地方,一般这样的富贵老爷,很是舍得花钱,渔家子要是有了这么一两个主顾,可就不愁卖货了。

但也会发愁,自己捞不到好货。

“哎,行!”赵良子笑出来一口白白的牙。

温润拉这有点依依不舍的张三儿上了车子,两个大木桶放在车子后头绑定,俩人坐在车里头,外头的车老板子一打鞭花儿,车子就轱辘辘的往前走了。

马车里,温润斜着眼睛看着张三儿。

张三儿嘿嘿一乐,老脸一红:“这月姑是咋回事儿?”

他倒是乖觉,知道温润没事儿不会拉着他专门来这码头买什么新鲜渔获,以往都是温润自己跑来玩的,家里那么多事儿要他这个大管家来处理呢。

“月姑命苦啊!”温润叹了口气,说了月姑的身世:“她虽然说了不嫁人,可是如今她侄子长大了,就算是她出嫁,只要那人有心,照顾一下这个侄子,也还是可以商量的嘛。”

“你说当时,怎么不给我也娶个老侠女……。”张三儿嘟嘟囔囔:“现在这事儿咋办?”

原来他是看到那些老卒们娶了老侠女们,是羡慕的……可是他没赶上那好时候。

第259章 温家庄没了!

“你给我找的人?”张三儿很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样的媳妇儿:“这女子看着还行,有情有义,她那个侄子……不知道是不是个白眼狼。”

“赵良子其实有机会上学堂的,但是他不去,说是怕给姑姑增添负担,虽然他去了,也没什么,可是他没有,他宁愿跟着姑姑一起去辛苦的打鱼,也要让姑姑的负担轻一些,是个好孩子。”温润事先都调查过了。

赵良子这少年不错,如果一直这么下去,勤劳,致富。

“我知道了。”张三儿摸了摸下巴:“这事你不用管了。”

“那好,以后去买货,你去啊,记得不能少了我们的食材。”温润每日去码头,也不是白去的,各种新鲜食材都往家里搬,味道还不错。

第二天温润没去码头,张三儿去了。

结果只带回来几条大草鱼,被后厨做了鱼丸子汤来吃。

上一篇:不当反派去说书 下一篇:两生欢

初吻江湖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