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将军的读书郎(650)

果然,过了两日,温润就请了人来讲课,书院里七八个进士教师,都让他请了个遍,然后在考试之前,带着所有人,以吴山长的名义,在大鸿升酒楼吃了一顿宋宴,给足了他们面子。

要知道,这大鸿升酒楼是好,可那饭菜的价格也好啊!

他们一般的时候可吃不起。

一席宋宴要价一百八十两银子呢!

这个春天一直到夏天,温润都很忙,因为要照顾吴山长他们一群人,考试的时候也要守在外面。

有那么几个人还是来自莲花私塾呢。

等到过了端午节,陆通神医的大儿子就带着几个人来了,都是秀才了,是要考乡试的,今年的乡试安排在了秋天。

温润没让他们住在别院,而是让他们住在了将军府里,听王珏他们说过,若要考乡试,势必要经过书院里师长们的考校。

王珏他们不太清楚,怎么个考校法?结果就在下课之后,遇到了一位老先生,老先生直接就提留了王瑾过来,问他:“我且问你,圣人之性,以何为本?”

王瑾虽然莫名其妙的被考校,不过他读书刻苦,直接一拱手就回答了:“自诚明谓之性。圣人之性,必以诚为本。”

性、命、心、情等,均是各家学说都要关注的基本概念。所谓性不只是指人性,乃是泛指万物之性。儒家最重圣人,因此言及至性,便要说到圣人之性。

古代的时候,儒家性命等说,尚有多家解释,互不相同。

而王瑾所言“自诚明”之句本见于《中庸》,只是此时《中庸》尚是《小戴礼记》中的一篇,重视程度远不及后世。

老先生见他如此肯定地将“诚”着而重之的提出来,却也颇为所动。

老先生又问王珏道:“诚何以尽性?”

王珏接着答道:“性者,万物之一源,非有我之得私也。唯大人能尽其道,是故立必俱立,知必周知,爱必兼爱,成不独成。”

老先生很是满意他们的回答,又指着杨木道:“你继续回答。”

杨木是个老实孩子,听了先生的话,就朗声道:“尽性不外二途:曰自诚明,曰自明诚。自诚明者,先尽性以至于穷理者,谓先自其性理会来,以至穷理。自明诚者,先穷理以至于尽性也,谓先从学问理会,以推达于天性也。”

此言所说,略似于后世的知与行,理论与实践。只是理论到实践,以及实践到理论,孰先孰后,却未分说。

这种大道理,一般人是总结不出来的,但是温润来自科技发达的现代,加上他学的又是古文,研究的就是这些东西,故而教导的学生也是如此。

但是他们是温润的学生啊!

那老先生又问了另外两位学生问题,都回答的很好,然后他们五个在第二天,就接到了通知,让他们五个,跟另外的十几个学生一起,单独授课。

温润趁机将陆大少爷他们几个也塞了进去,能多学点是点儿啊!

等到过了六月,发了榜,莲花坳的几个孩子都中了秀才,永宁书院也有一半的人过了,都成了秀才,别提多让吴山长高兴了。

“多亏了你啊!”吴山长高兴的都要哭了:“咱们信赖的县令,也该感谢你。”

“新来的县令好相处吗?”温润还没问,新来的县令是谁呢。

“好相处,好相处!”吴山长笑着道:“新来的县令算是我的本家了,也姓吴,是蜀中人氏,来这边也是拖家带口的,好么,头一次请客吃饭,那叫一个辛辣啊!我们都说,县令大人够劲儿!”

温润听了哭笑不得:“口味不一样而已。”

没必要说的那么严重啦!

不过送走了吴山长他们,温润到是松了口气,有了这些人考中秀才,新来的吴县令,也能有个成绩了。

不过回过头来,他还得操心其他人的乡试。

作者闲话:

这是补昨天的一章!

第274章 呦呦鹿鸣

全家都为了这十几个秀才而努力,不光是吃的,在他们累了的时候,王玫小姑娘还让舞姬们跳舞,给他们缓解一下紧张的神经。

温润哭笑不得的拦着妹妹:“他们都还年轻,舞姬们又那么漂亮,这不是让他们心猿意马吗?不许跳舞了。”

拦住了妹妹的胡乱出招。

王珺就痛快多了。

在王珏他们读书休息的空挡,就让亲兵带着他们跑步,或者做一些军中的拼杀动作,反正是大脑休息,身体不能休息。

读书的时候,是身体休息,大脑还在运作。

你还别说,这么运动下来,汗流浃背的,但是他们这些秀才,没有一个不舒服的,即便是大夏天的有人中暑,他们都没什么事儿!

加上本身就农家子弟,身体素质好啊!

上一篇:不当反派去说书 下一篇:两生欢

初吻江湖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