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将军的读书郎(654)

“欧震大人。”温润也不叫他的字了,拱了拱手,算是正是见礼:“这些都是新晋举子,看到我文坛盛事,真是感慨啊。”

“这有什么可感慨的,今年能有一百多,下次或许就二百人了!”欧震大人如今是春风得意,笑容都更爽朗了:“走,上座,新晋举子们,会有人安排他们落座的。”

温润看了一眼跟来的举子们,发现他们已经有人带入座位。

王珏他们虽然不是解元却也名列前茅,故而他们坐的位置,竟然跟温润很是接近。

温润这才明白,感情这些座位不是摆着好看的,是根据名次来安排。

座位的排序,就是他们考试的名次排序!

温润摇了摇头,跟着欧震大人入了座,不一会儿,辛明大人跟吕山长也到了。

吕山长大概是真的高兴吧?这位文质彬彬的山长,脸蛋儿有点红,看谁都是笑着的,跟以往严肃的样子不同,让他的学生们有些不太习惯。

入座之后,并没有马上就吃鹿鸣宴,而是有一组乐者上来,在广场一角落座。

温润看的兴致勃勃,眼睛都亮了许多。

鹿鸣宴在开始的时候,必须先奏响《鹿鸣》之曲,随后朗读《鹿鸣》之歌以活跃气氛,显示某公才华。

《鹿鸣》原出自《诗经·小雅》中的一首乐歌,一共有三章,三章头一句分别是“呦呦鹿呜,食野之苹”。“呦呦鹿鸣,食野之嵩”。“呦呦鹿鸣,食野之芩。”其意为鹿子发现了美食不忘伙伴,发出“呦呦”叫声招呼同类一块进食。

古人认为此举为美德,于是上行下效,天子宴群臣,地方官宴请同僚及当地举人和地方豪绅,用此举来收买人心,展示自己礼贤下士。

古人还认为乐歌“用之于宾宴则君臣和”,有了美食而不忘其同伙,表示这是君子之风。

据说春秋时孙穆子被聘到晋国为相,晋悼公办饮宴款待嘉宾,席间即颂《鹿鸣》三章。

不过此宴只是发达地区才认为时尚,穷困之地却不时兴,温润认为不是不时兴,估计是有两个原因。

一个就是考中举人的少,举办鹿鸣宴的话,如果就三五个人,哪有什么意思?

一个是举办不起,因为鹿鸣宴真的很讲究,不管是吃食还是歌舞,一般人花费不起啊!

由解元带头,全都站起来,然后开始引颈高歌,当然,他们唱的无非是就是那么几句,但是气氛好啊,看的温润一直含笑拍手,鼓掌鼓的手都红了。

待得他们吟诵唱歌完毕,乐师们退下,又有一组乐师上来,这次是几个评弹艺人,上了年纪的那种,在那里拨弹一曲《清平乐》。

鸿升大酒楼承办了鹿鸣宴,竟然是免费的!

据说这是鲁明老板的意思,他说是给家乡举子们一个福利,好吃好喝,将来会试,再高挂金榜。

正好辛明大人跟他也算是熟人了,就没计较什么,不过酒水却是辛明大人自己置办的,他拿了埋藏二十年的状元红出来。

又因为鹿鸣宴得名于明朝皇帝宴请科举学子以“鹿”为主脯的宫廷御膳,用来表示皇恩浩荡和对人才的器重。

鹿一直来被崇为仙兽,意象为难得之才;皇帝贵为天子,“鸣”意为天赐,故皇帝为东,才子为客的这一御膳被名为“鹿鸣宴”,意指天子觅才、重才之宴。

又一说为,鹿与“禄”谐音,古人常以鹿来象征“禄”的含义,以此为升官发财的盼望,而新科入举乃是入“禄”之始。

但由于古代人们自谦含蓄,并不愿将财富放在嘴边,因为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思想有出入的,于是取了“鹿鸣”这么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

故而大鸿升酒楼给鹿鸣宴承办的酒菜里,头一道菜,便是福禄烩。

其实就是炖鹿肉,然后放到一个葫芦瓢做成的盘子里再端上来,但是摆盘很漂亮,又是葫芦又是鹿肉的,就叫福禄烩。

其次是砂锅煨鹿筋,这道菜也很有名。

最后是一到三参鹿肉,就是沙参、党参和丹参,搭配细嫩的鹿肉,成为一道药膳。

然后才是其他的菜肴,什么唐朝时期的牡丹燕菜,洛阳烧鹅,宋朝时期的大鹏卵啊,莲房鱼包啊,每一道菜都颇有来历。

宋代的东坡居士发明的东坡肘子,东坡肉。

樊川居士杜牧之称赞过的鲜鲫银丝脍,香芹碧涧羹。

明朝就有的南京板鸭,以及嘉靖皇帝钟爱的蟠龙菜。

都是大菜,不仅有来历,寓意好,就是那造型都让人眼前一亮。

作为新上任的巡抚,辛明大人第一个端起酒杯,朝诸位新晋举人举了起来:“恭喜诸君,乡试中举,勉励宜哉,再接再厉!”

上一篇:不当反派去说书 下一篇:两生欢

初吻江湖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