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将军的读书郎(665)

还有谁谁商队路过府城,从北边带来的牛肉干啊,从西边带来的,比蜜都甜的沙枣啊,反正总有各种小东西送来。

一年四季还有各种适合的布料,秋收的时候,也派人来看着点,生怕佃户们欺负老东家。

其实温润多虑了。

温润是送走了许攸一家子,才动身回了府城,那个时候已经九月中旬。

到了府城,好么,王珺在码头那里等着他呢!

成亲了的张三儿,也跟在他身边,月姑没来,月姑有了身孕,三个月了。

“真的?”温润顿时大喜:“身体可好?她那娘家,赵良子的亲事,明年开春也要办了吧?”

赵良子有个青梅竹马的小船娘,已经下了聘礼,那边也在准备嫁妆。

“是,明年开春就办喜事。”张三儿搓了搓手:“咱们回家再说,回家再说。”

“回去。”王珺将人扶上了马车,带着人浩浩荡荡的回了将军府。

将军府还是老样子,温润回来之后,洗漱了一番,才坐在饭桌上吃饭,顺便听家里人跟他汇报情况。

“主要是秋天这粮食的收购问题,咱们这儿,佃户们缴纳的粮食……。”张三儿憋屈了一下:“缴纳的倒是很及时,可粮食多半都是陈粮。”

“陈粮?”温润吃饭的手一顿:“不是新粮啊?”

“是去年的陈粮,咱们家库存的粮食里也有一些,都是要低价卖给军中的,老家那些都卖给酒坊了。”张三儿道:“这帮家伙太不地道了,还说反正都是要给人吃的,新粮陈粮都一样,他们原来就是这么缴纳的租子,去年咱们是太忙了,这才没在意这些,今年……我有个事儿要说啊,我想那些土地,不租赁给他们了,还是租赁给自己的兵丁家眷们吧!”

王珺听了立刻就点头:“对,他们太奸诈了,不好。”

自己家的土地,王珺很在乎的,佃户不好,换一批呗。

倒是小文,听了这话,眼睛亮亮的看着温润。

“你也想让家里人去那里?”温润记得小文的家,就在附近来着?

“我们家现在种的地也是朝廷分的,不是自家的,亲卫们的家眷,基本上都搬去了亲兵庄,可亲兵庄也只能安排下亲兵们的家眷,还剩下不少人,如果能有更好的土地,分一些年轻力壮的过去,总是好的。”小文低头有点腼腆的道:“我家还有六个弟弟,二弟三弟都成年了,都可以成亲然后分出去……。”

分了家,就独立成户,如果没有足够的田地种植,他们可能日子会很难过。

没有足够的土地种植粮食,他们要吃饭,要穿衣,要赚钱,就只能外出务工,还不能走太远,有的人还会一些小手工艺活儿,赚点微博的收入,来维持生计。

“那里有多少佃户?”温润知道这些佃户都是前任将军府留下来的,他用了他们二年,这二年他们什么样,温润也知道了个大概。

“一百五十户人家。”张三儿道:“他们因为是租种的将军府的田地,赋税和劳役都是免了的,就这还给的一半租子是陈粮。”

这才是张三儿最讨厌他们的地方,占便宜没够了。

他们要是给的都是新粮,再送点什么土特产的,张三儿也不会这么生气。

“一百五十户,生活水平怎么样?是不是家家户户都有点存钱啊?”温润低头继续吃饭。

“不是有那么点儿!”张三儿吐槽:“那家家户户,最少都得有二百两银子的存款,你知道他们在那里种了多少年的地么?都不用缴纳赋税,更不用出劳役,不止是种地,还种菜,还做一些其他的活儿,木匠啊,瓦匠啊,他们都会在农闲的时候出门打工,府城这里多繁华啊!哪儿都需要人,他们赚的可多了。”

温润还没去过那里:“改天去那里看看,我还没去过。”

将军府有十顷地就在府城远郊那边。

但是温润太忙了,都没去看过,张三儿倒是去看过。

“去看看也好,原来那里有将军府修建的农庄,将军府的人没在那里住,那里就住满了那群佃户,一个个将那里当了家,自己也不盖房子,破了漏了就找将军府哭诉,将军府就派人去修缮,或者花钱雇佣人去修缮,他们种地不花钱,住房不花钱,自己赚的比给将军府的多多了!”张三儿抱怨的不得了:“有这好事儿,为什么不给我们自己人?给了一群无关紧要的家伙?”

温润愣了一下:“他们以前,是不是跟曾经的将军府,有关系啊?”

张三儿噎了一下:“嗯……他们里,多少都跟前一任将军有瓜葛。”

什么将军的小妾的娘家,大管事的亲家,七拐八弯的关系。

上一篇:不当反派去说书 下一篇:两生欢

初吻江湖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