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将军的读书郎(705)

莲花坳这里一切入常。

只不过是有人在这里等他们回来而已。

而且不止一个人,还有回来住老丈人家的南宫易。

这家伙如今意气风发:“你嫂子生了,这第二胎,是个女孩儿,如今我也是儿女双全的人了。”

“你这武举人,不想考个武进士什么的?”温润自己不去赶考,就在这里忽悠别人去。

一般人都会觉得,应该是温润想要弥补一下自己的缺憾。

实际上,哪怕是有机会,温润也不会去京城会试的……他根本考不过去。

以前研究过一些进士的文章,八股文的魅力就在于,能把一个文学博士,都给绕进去。

他们学的根本不是一个套路。

另外就是,京城去一趟,可不容易。

看看许攸就知道了,他这拖家带口的去了京城,温润每一个月都要派人回永宁县看望许老太爷跟许老太太。

他们到家的那天,正好是小年儿,回到家里赶紧先祭灶。

一顿忙活之后,又跟去年一样的流程,吃饭,以及听刘三儿汇报家里的情况:“今年的粮食又是丰收,去年的陈粮,还卖出去么?”

“不用了,看看开春之后是个什么价格?那个时候再卖给酿酒坊。”温润摇了摇头:“还有,家里的粮食,都收起来了吧?”

“收起来了。”刘三儿想了想,提议道:“其实,不卖最好。”

“怎么说?”温润抱着个青花小饭盏,优雅的吃着饭,还喝了一口汤呢。

对面,坐着王珺正抱着一个二大碗,使劲儿扒拉饭食,为了赶路,他们一路都没怎么休息,归心似箭啊。

“你没发现吗?入了腊月,过了腊月十五之后,就没下过雪,虽然江面还是冻着的,可这里一点湿呼气都没有,老张大爷说,明年可能会闹灾,不知道是旱灾还是水灾,反正气候不对。”刘三儿道:“家家户户多余的粮食,都收了起来,没人卖。”

以往他们收购了之后,会一起转卖给军中,多少能赚一点辛苦钱。

可是今年却不同了,他都没建议东家卖粮,而是连去年的陈粮都留下了。

“是吗?”温润对于天时并没有什么研究,但是他相信一些老人的经验,比如说张大爷,他经历得多,看天时应该是很厉害的,他说有灾祸,恐怕是真的了。

“江南一般不会干旱,要是江南干旱了,那北方还不得赤地千里啊?”温润连饭都吃不下了:“不下雪不代表就是旱,那么就是涝了?”

江南之地干旱也干旱不到哪里去,这地方水道纵横,水车也林立的,那么就剩下……涝了。

发大水太有可能了。

王珺给他夹了一块油焖笋:“吃饭吧,就算是发大水,那也是明年的事情,何况你这都是猜测,未必有灾。”

他在这里生活了快三十年了,记忆里好像只有匪患,还没发过大水,基本上年年都是丰收,要不怎么说,这地方是鱼米之乡呢。

天灾很少的,人祸倒是不少,一个匪患闹了好久才平息。

这地方水道发达又有不少山岭,更有大片的平原水稻田。

“有备无患。”温润将碗里的饭菜都吃掉,就不再添加。

反而让人拿了礼物,下午就去了隔壁的杨家,杨大叔如今是村长,他们两家又是交情深厚,根本不用客气。

跟他说了天气可能变换的事情。

“我也觉得这天气不对。”杨大叔现在虽然有了点家底,可也不改农人本色:“我家里的粮食都没卖,存了下来,你们也别卖了,到时候有事情,手里有粮,心里不慌,陈粮就陈粮,大不了,自己吃呗,做点什么不能消耗掉那些粮食啊!”

“行,听您的,不卖粮食了。”温润点头,他也是这么打算的,第二天去上坟烧纸,第三天出门去串门,晚上是在张大爷家吃的晚饭。

作者闲话:

江湖离家近,就回家过年了,大家最好不要千里迢迢的回家,毕竟现在开放了很多,如果非要回家,大家千万做好防护啊!

第296章 过年后的阴霾

说的也是此事。

温润终于明白了,一般的种地农人,都会看一些天时,有的甚至会提前预测到有什么天灾。

张大爷就是这样的一位老人家,与土地打交道了一辈子,天时在他看来,就是必须要知道的东西。

不会看天时,如何种地?

农人们就是靠着老天爷赏饭吃。

“不卖掉粮食,不管来年是旱还是涝,总归是天气不正常,咱们啊,经不起折腾,还是留下点粮食,金银财宝到时候,肚子饿了也不能吃。”张大爷坐在炕上,喝着小酒,指点温润跟王珺两个年轻人:“记得,不管什么时候,得有饭吃,有衣服穿,解决了温饱问题,才有资格想别的,否则啥都是白搭!没饭吃光有药,也没用!人不可能吃药过活,得吃饭!”

上一篇:不当反派去说书 下一篇:两生欢

初吻江湖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