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将军的读书郎(720)

“我来看看,办点事儿。”温润看了看欧震大人:“你这是怎么了?整个人好像那灶台上的炉灶,都要冒火星子了。”

“还不是那个草包县令!”欧震大人气的眼睛都瞪圆了:“还有那个新来的河道总督,都是个什么东西?竟然把江堤工程,随便糊弄,用的都是什么东西?麻包里头装的都是稻草跟土,混合在一起,能挡住什么啊?”

“这……?”温润一听就皱眉了。

按照规定,这麻包里头应该装的是沙子,或者干脆就是石头块子,用麻包筑堤之后,水流冲刷之下,会逐渐稳固,行成越来越牢靠的堤坝。

可是那俩干得什么事儿啊?

这种东西垒起来的堤坝,看着结实,可大水一来,不堪一击。

溃堤,是必然。

“那就拿掉县令,上告那个河道总督呗?”温润能想到的就是这个了。

古代官场什么样,他是真的不知道。

加上这事儿可不小,欧震这一个知府,可扛不住;加上巡抚辛明大人,也不行。

二三十万的居民流离失所,沦为灾民。

半个永清府都成了泽国,欧震能不来气么。

“大人,这么下去不是个办法啊!”温润皱眉:“城里头的灾民太多了,这府城也不大,而且灾民里良莠不齐,这才几日?就有不少闹事的,在下看永清县的县令都犯愁的掉头发了。”

“他犯愁,我还头大呢。”欧震大人气的在地上团团转:“这么一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东西,怎么就被派来了这里?一个纨绔子弟,如何能在永丰县当县令?真是气死我了!”

温润这才知道,河道总督是个关系户。

而永丰县令更是个纨绔子弟,这俩人来这边,温润觉得不是来当官的,是来捞资历的,因为前一任河道总督,高大人将这边的河道治理的井井有条,他们来只需要翻新重修两条堤坝就行了,而且还是在永丰县这么一个富裕的县,这简直是躺着捞政绩好么。

还有永丰县,上一任县令可是留了县丞与县尉的,更有这新任县令七八个师爷辅佐,就算是个草包也能当好这么一个县令,毕竟永丰县盛产粮食,在这个时代看来,就是一个风水宝地。

民众也好管理,粮食也不愁卖。

说白了这就是个肥差,闲差!

不用干活就能有政绩,一直到三年之后,有这么一块风水宝地,还不顺顺利利的升迁?

只要不是傻子,按部就班就能干好。

而且高大人还给他们留了个可以做政绩的工程,只要按照以往的规矩来翻新巩固堤坝,就可以了,设计图都给他们留下了。

江南的河道是个很容易出事、也很容易出政绩的地方。

这都能让他们干成溃堤、水灾、甚至是十几万的灾民。

他们不死也得脱层皮!

可欧震大人可是永丰县的顶头上司,又比河道总督品级低,被夹在了中间,成了夹心饼干里的那块夹心,你说他能不闹心吗?

于公于私,他都闹心的不得了。

“别生气了,生气也于事无补。”温润道:“目前赈灾是第一位,朝廷有什么办法没有?”

“朝廷倒是来了消息,下了命令,开仓赈灾,另外,还有一位钦差大臣前来监督,那个人可不简单呢,听说是皇亲国戚,是一位国舅爷!”欧震大人提起此事,倒是有些兴奋:“身份越高,越说明皇上对此的重视,而且还带来了朝廷赈灾的银两,以工代赈的方式,等水退了,将堤坝重新翻新修整,唉,若是堤坝能百八十年的重修一次,就好了,这每隔三五年就得重修,真是累人。”

“做成石头的不就好了?”温润提议道:“您看我们将军府那里的水渠,用石头砌成的,结实又耐用,只要不人工动手破坏,移动那些石砖,水流再大,也不会冲垮堤坝,最多像江阴县那样,漫过去而已。”

“你呀,你呀!”欧震大人却摇头:“你是在野的文人雅士,不知道这里的弯弯绕,堤坝漫水的那个县城,是什么地方?那是先帝的首辅大臣何奎,何应龙大人的家乡,他作为首辅大臣,在朝中鞠躬尽瘁十八年,乞骸骨退休之后,先帝甚至派了半副銮驾送他归乡,在县城里,就有他家的祖宅,幸好何家人少,一共不到二十个,伺候的人五十几个,家宅也不大,可关键是,那老头儿能通天啊!他九十八岁高龄的时候,还跟先帝通信来着,还说君臣相约过百岁!先帝薨逝,他也跟着去了,新帝登基,特意下了圣旨,晓喻礼部,来给老人家治丧,甚至还让礼部预备了半份,跟先帝一模一样的祭品送来,他在那里,那里的堤坝敢修的不结实?何家在那里有十顷稻田,堤坝不修结实,一旦发了水灾,第一个冲击的就是何家的田地,当年和老打人真的是见微知著哦,他特意要了挨着堤坝的田地,说那里水源充足,其实就是变相的给河道总督衙门添麻烦,高大人一来,就先修了那边的堤坝,甚至是修的非常结实!用的是石砖打底,结实的水都漫延过堤坝了,那堤坝也没溃。”

上一篇:不当反派去说书 下一篇:两生欢

初吻江湖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