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将军的读书郎(821)

这个亭子造型古朴典雅,最主要的是,这个亭子是用石头搭建起来的!

汉代以前的亭子,大多是驿亭、报警亭,亭子的形体较为高大。

魏晋以后出现了供人游赏的小亭。

亭子不但成了赏景建筑,也是一种点景建筑了。

可是眼前这个亭子,基座高达半米之厚,四四方方的一座亭子,只有一层,用的材料是汉白玉,这可讲究了。

在古代,汉白玉是一种名贵的建筑用料。

它洁白无瑕,质地坚实而又细腻,非常容易雕刻,古往今来的名贵建筑多采用它作原料。

据传是因为从汉代起就用这种宛若美玉的材料修筑宫殿,装饰庙宇,雕刻佛像,点缀堂室。

又因为是从汉代开始用这种洁白无瑕的美玉来做建筑材料的,人们就顺口说成了汉白玉。

其实是一种石料,并非是玉石。

最主要的是,这东西一般的地方可不能用,也是讲究的建筑用料。

一般都是给皇家修建宫殿啊,寺庙道观雕刻个像啊什么的,据说皇宫里的白玉栏杆,就是用的汉白玉。

但时至今日,汉白玉这种石料用的时候都会雕琢一下,毕竟是个上档次的东西。

可眼巴前儿这个亭子不一样。

基座是很大块的石砖样式,以楔的方式打的底座,而亭柱同样也是汉白玉的,一共就八根,俩俩靠在一起,四四方方的一个大概有五六十平米的石头亭子。

且没有什么雕琢的手笔,只有简单,朴素,大气和典雅。

“这是?”温润有了点猜测。

“这就是你心心念念的望江亭,上去吧。”王珺拉着他,毫不避讳的上了望江亭。

“这里就是望江亭?”随后跟来的就是王玫一群女眷。

“对,这就是望江亭。”王珺道:“咱们永清府的那个在码头旁边的赏雪台,就是学的这个望江亭而建造的,为的是风雅一下嘛。”

他还记得永清府的赏雪台呢。

因为温润在那里赏了不止一次的雪。

“这就是汉代的望江亭?”温润扫了一眼亭子的顶上,发现这亭子的顶上同样是用七八个石条搭建起来的,但是石条上盖着的却是干燥的稻草或者是茅草。

“亭子顶不是汉代的吧?”温润好奇的还想上去摸一摸,无奈个头太矮,手臂太短,够不到。

“亭子是石头砌成的,真是汉代的东西,可顶上不行,这顶啊,听说他们这里的文人雅士们年年都换,春秋两季的时候换一次。”王珺道:“你不是要看汉代的亭子吗?这个就是了。”

温润看了一眼亭子:“望江亭……的确是汉篆的写法。”

亭子上没有匾额,但是在亭子的正中间,立着一个只有半人高的汉白玉石头,上头刻了“望江亭”三个字,用的是汉代的篆书。

一般人还看不太明白呢!

“不是,秦篆我知道,汉代也有篆书吗?”王珺听温润嘀咕过很多次的书法啊,字画什么的,丠丠但是他就记住了开头的那么几个有名的朝代的字体。

比如说秦篆汉隶啊,唐飞白,宋瘦金……。

“汉朝书法的发展经历了几个时期,起初,汉承秦制,初用篆书,后来篆书呈现出衰落的趋势,隶书得到蓬勃的发展,并在东汉进入鼎盛时期;草书(章草)在汉代发展成为比较成熟的一种字体;楷书和行书也开始萌芽。石刻和简帛为汉代书法的主要载体。”温润伸手去摸了摸那刻着字体的石头:“一般来说,石刻都是汉隶或者是汉草,汉篆的时候可少,因为汉承秦制,小篆是重要的应用文字之一,东汉以后才逐渐被隶书取代,但在许多特殊的重要场合仍然被使用着,因而两汉对小篆书来说也是一个值得重视的字体,只不过汉末的时候,就逐渐不用了。”

温润发现这个石刻,晶莹圆润,上头都有了厚厚的一层包浆:“看来不少人摸过这个石刻,这都磨得圆溜溜的啦。”

“哦……。”温润说的这些,在场没人听得懂,跟听天书似的,一个个一脸狗看星星的架势。

温润也没在意,他在亭子里外来回的溜达,摸摸这个,蹭蹭那个:“只可惜,就有望江亭三个字,也没个落款。”

“哥夫,哥夫!”王玫站在旁边,面朝东南,大呼小叫:“你看!”

温润扭头,正好跟王玫看的方向一致:“好漂亮啊!”

原来这边看过去,果然能看到江面,江岸上繁花点点春景美,江面上白帆点点渔舟渡,周围青山翠绿,春风习习。

果然是个观赏景色的好地方,就是太难走了。

温润也终于知道,为什么王珺给他准备了滑竿,抬着他上来,他自己肯定上不来。

上一篇:不当反派去说书 下一篇:两生欢

初吻江湖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