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将军的读书郎(889)

因为算是订了亲,赐了婚,王玫也出来谢恩过,刘奎终于见到了王玫一面,但没说上话,就又被人分开了。

但是刘奎心里满意的不得了,媳妇儿长得好看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气度一看就很好,而且跟母亲也合得来,母亲的手镯子都戴在她手上了。

俩人的定情信物,王玫挑了一对据说是元朝时期的同心环佩;刘奎的是一把削铁如泥的小匕首,与一般的匕首不同的是,这把匕首小巧的很,女孩子甚至能当首饰插在头上,而不违和。

切割水果或者是割肉都没问题。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就是那什么也没问题。

王玫还挺喜欢:“算他还有点见识,要是送我个什么首饰的我还真不稀罕。”

“这把匕首应该是刘奎第一次跟他父亲出差事的时候,得到的战利品。”王珺看了看那东西:“好好收着吧,这个东西,听说好几个人都想要,出高价买呢,他都没卖,自己留着了,看来是早就想好了,给媳妇儿当定情信物了。”

说的王玫俏脸红的跟晚霞似的,一溜烟儿的跑掉了。

“妹妹的事情订了,两个弟弟也有了着落,真好!”温润倚在王珺身边,看着庭院里两个弟弟在忙着指挥人手收拾东西。

“十年之前,哪儿想得这么好?”王珺感叹了一句:“那个时候就想着,能活下来就好了。”

“现在不止活下来,还有了这么大的家业,不错了。”温润转头提醒他:“赐婚了,不去宫里谢恩吗?”

“明天去,今天太晚了,牛公公说,明天陪着皇上用一顿御膳,你们在家自己吃吧,我就不回来吃了。”王珺道:“刘老妖也要明天跟我一起去谢恩,两家的亲事,还多亏了皇上的圣旨,不然那么多人跟咱们家妹妹提过亲,以后还真是不太好说。”

尤其是滇南王,今天镇北侯带着陈旭来,也是为了缓解尴尬,滇南王那个搅屎棍,太特么的不是个东西了。

要是陈旭对王玫真的有点什么,陈镇这个舅舅早就办了,何必要滇南王这个不负责任的父亲出面提亲?

现在圣旨一下,看滇南王笑话的人可不少。

也有一些人后悔没有提早一步,如今已经成了定局,谁也改不了。

可不是么,第二天因为是端午了,王珺来了这么久,终于要上朝了!

本朝依然是卯时初就开始的,预朝官员称为朝参官,皆佩牙牌。

他们起的非常早,星月未散,他们就赶到皇城,由东、西长安门步行入内,在朝房内等候。

右阙门南,是禁卫军的值房;下三间为翰林值房,候朝时,大学士居北槛,众学士中楹,余者南槛。

另外端门内左侧有值房五间,又名“板房”是詹事府、左右春坊及司经局官候朝之所。

午门乃紫禁城正门,辟有三阙,中为御道,不常启,左右二阙供当值将军及宿卫执杖旗校人等出入;左右两掖各开一门,称为左、右掖门,为百官入朝之门。

午门上楼名“五凤”设朝钟朝鼓,由钟鼓司宦官掌管。

古代的“推出午门斩首”,指的就是这个午门,但是一般死囚都是在菜市口那里砍头,能在午门外就砍头的,都不是普通人啊!

朝廷仪仗,那是极庄严的大事,也考虑到了可能有当值侍卫因故因病临时缺席,所以自有替补人员,以防有人缺席,而没人当值。

朝鼓三通响,当值将军及宿卫执杖旗校人等衣甲鲜明,仪仗整齐,昂然而入。

仪仗在奉天大殿内**定后,朝钟响起,文武百官按照将军、近侍官员、公侯驸马伯、五府六部、应天府及在京杂职官员的先后顺序鱼贯进门,监察御史和仪礼司官员站在路边,手里拿着小本本,瞪着两只大眼睛看谁乱了礼仪,纠仪校尉虎视眈眈地等着拿人。

这个时候人多,但是上朝是大事,可不能跟菜市场似的,说起来没完,更不能私底下窃窃私语,嗡嗡嗡的跟苍蝇开饭一样,要肃静,要肃穆,更要安静。

最多是小声的交谈,还都是近处的人,隔一个人都不会交流。

王珺不懂这些,但是他有人带着,一位宗室里出来的老将,跟王珺也有一面之缘,以前在京城的时候,这位老将还给当今的皇帝当过禁军大臣呢。

现在这位宗室老将,也顶了一个大将军的头衔,跟王珺站在一起还能聊聊天:“珺小子别怕,这头一次上朝都这样,几次之后习惯了就好,年轻那会儿啊,老夫也爱睡个懒觉,谁乐意天不亮就起来啊?可这不是上朝么。”

“标下是个粗人,出身也寒微,这起早贪黑的倒是没什么,就是没什么上朝的经验,今天多亏了辅国大将军指点。”王珺十分客气:“多谢了。”

上一篇:不当反派去说书 下一篇:两生欢

初吻江湖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