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将军的读书郎(892)

温润从刘奎那里打听到,王珏他们落榜,里头也有滇南王的手笔。

到底是当异姓王的人,皇帝千防万防,人家还是在京城有了一点势力,连科举都能插手,也不知道是怎么办到的,可是一想到,滇南王连盐政都插手了,还怕少得了科举吗?

真是神通广大啊!

“那就不带他们了。”此事只能这么办。

温润请两个人来,也不是没事情的,他让人给俩人做了一身新的衣服,跟他的新衣服一样,三个人去,衣服上的花纹是岁寒三友,有点兄弟装的意思。

颜色一样,就是绣花不一样,倒是挺有趣的,两个弟弟看了眼馋,但是没说要,也没说非得跟着去,哥夫不带他们,自然有哥夫的理由。

到了那一日,温润三人是坐着马车去的,京城大,路太远,轿子就没坐,人力短途可以,长途非得坐车才行。

一大早起来就洗漱,昨晚许攸跟吕松都是在他们家过得夜,吃过了早饭,漱口之后又喝了一碗参汤提神。

然后换了衣服,外面打理好了,就上了马车往北去。

一路上走的都是一些干净整洁的街道,赶车的车老板子是京城人士,被大将军府高薪聘来做了车夫的把头,为的是让家里的车夫能尽快的熟悉京城的道路,但是估计没个十年八年的是熟悉不了喽!

不过车老板子的身份很简单,就是京畿大营出来的残疾兵卒,有一条腿儿不太受使唤了,加上年纪也大了,王珺调了十几个人入了他的亲卫,给家里赶车就行,家里有马夫会照顾马匹。

赶车不用跑路,还能坐在车上,美差啊!

十几个人就这么心甘情愿的成了大将军府的车夫。

“老爷,去北海好啊,那地方好看,一般人还进不去呢!”给温润赶车的车夫,是这些车夫里的把头,四十岁而已,可看着跟六十似的,不过他赶车不错,起码不那么颠簸。

“苏大叔啊,北海你去过吗?”温润很客气的跟他聊天。

这都过了端午,热度上来了,又是在马车里,温润憋不住,就打开了车帘子,让清凉的风吹进来一些。

顺便跟这个车夫聊天,叫他苏大叔,是因为他叫苏老大,家里没什么文化,一般孩子起名都这样,老大老二的混叫。

没个正式的大名,后来入了大营,才因为那一批十几个人都叫苏老大,就由当时的文书给他们起了名字。

苏大叔的名字可简单了,就叫苏金贵!

可不是金贵了么,他现在是大将军府的车夫了,自打父母去世之后跟他一直断了联系的几个弟弟也凑了过来,可惜,苏金贵都不搭理他们。

如今跟着张三大管家,看他在一群高官显贵里谈笑风声,还有妻子儿子,他也想娶个婆娘了,月姑嫂子说这事儿她给办了。

“去过几次,但是没让进去,就在外头看了几眼。”如今苏大叔可开心了,也非常乐意跟老爷聊天,说一些老爷不知道的事情:“那地方有名气的很,但是去的都是一些老爷们,要么就是一些高官显贵,学子们去的都少,前几年还有几个外地来的学子,非要进去,不让进还闯了进去,被当时正在游湖的一位郡王给派人拿下了,原来那郡王是带着家眷游湖的,封了整个北海,他们闯进来,吓坏了郡王府的内眷,那几个举子被削了功名,撵回老家去了。”

“还有啊,这北海是可以带家眷游湖的,但只能是正室妻子,小妾都不要,更不要什么秦楼楚馆的花魁娘子之类的人来,到底是皇家的地盘,岂能随便什么人都来游玩?我们这样的,去站岗都得背朝里头面朝外的站着呢!”

温润就担心了:“那你们去了那里,怎么办?把马车停在外面吗?而且我们中午未必能出来,恐怕要很晚才会结束。”

跟来的人可不少,除了三辆马车,还有两辆马车是带了一些换洗的衣服,万一有事情,也有一身衣服可以换。

另外就是王珺分配给他的二十几个亲卫,由一个叫刀大片儿的家伙带着,那家伙五大三粗壮得像头熊,一脸的凶悍样子,一看就是不好惹的人。

跟温润他们三个文人简直是两个极端!

“北海前头有个护国寺,那可是个好地方。”苏大叔笑着道:“是京城八大寺庙之一,听老人们说建于元代。原为元丞相托克托官邸,初名崇国寺。明宣德年间更名为大隆善寺。明成化爷的时候,赐名为大隆善护国寺。开国那会儿,老皇上直接就叫了护国寺,那里前头有一片儿空地,很大的一片儿,是天天都有庙会的热闹地方,墩儿饽饽、枣卷馃、姜汁排叉儿、糖耳朵,还有驴打滚儿、面茶、豆汁儿、杂碎汤,都是这里有名的吃食儿,每一样都能撑得你肚儿圆。我们呀,就把马车停在那边,这里只留几个人守着就可以,其他人去那边,渴不着也饿不着,放心吧!”

上一篇:不当反派去说书 下一篇:两生欢

初吻江湖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