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将军的读书郎(943)

随后第二天他就去了一趟大营,整理了账目,并且王珺叫了陈兵镇的镇长过来,这镇长就是一个裨将,隶属于后勤大营。

温润对这个老镇长有印象,先给了他这个做棉被棉服的活儿,老镇长说了,肯定给做得好好的:“绝对不会缺斤少两,这都是给自家人穿的盖的,可不敢抽条。”

“你只管做,我这里有记载,工钱少不了大家的。”温润还给了他一些银子:“先买点灯火,万一熬夜做,可不能让大娘婶子嫂子们自掏腰包。”

这银子就是买灯油的钱,当然,如果这个老裨将自己昧下了,也是给他的一点甜头。

“唉,行!”老裨将真的接了银子,但是他没自己留下,而是真的在镇子上买了不少灯油,谁家做军备,可以到他这里来领一壶灯油。

做一床被子有五个铜板的工钱,做一套棉服是十个铜板,一双棉鞋是二十个铜板,造价不可谓不高。

一个女眷一天起码能做一床被子,两天做一套衣服。

鞋子费事儿了一些,但是棉鞋赚得多,倒也有不少人接了活儿去做。

温润忙活完这个,就赶紧搓着王珺回了大将军府,一晚上都没怎么睡好,第二天早早的爬起来,吃了早饭就坐在外书房那里,眼巴巴的看着大门口的方向。

“你看着也没用啊,他们总的吃了早饭才出门。”王珺看温润一副“望妹石”的架势,忍不住笑了,给他倒了一杯热茶:“先喝点茶精神一下,中午的饭菜都备好了,保证让妹妹吃的舒心顺意。”

“你说,不是有个习俗叫住对月吗?咱们也让妹妹住对月好不好?”温润想留下王玫多住两天。

“别闹了,刘家离咱们家也不远,不用那么麻烦,妹妹想家了,就回来看看,你想妹妹了,上刘家去就是了。”王珺很是不解:“干嘛非要妹妹在家住对月啊?”

“你不乐意他们在家住吗?”温润脸都拉长了。

“我这不是乐意不乐意的问题,他们刚新婚,正是蜜里调油的时候,妹妹多大了?赶紧怀上生个娃儿是正事,其他的都好说。”王珺想的就比较传统:“咱们妹妹本来就嫁妆丰厚,又是圣旨赐婚,太子送嫁的,本就够张扬的了,婚前也说了,四十无字,方可纳妾,只要妹妹能生,这纳妾就没可能,这样好的婚事,多少人眼红?如果妹妹再端着架子,以后可怎么在刘家立足?哪怕你再厉害,那也是刘家妇。”

王珺是想让妹妹做一个传统的妇人,家里不缺吃穿用度,身份也上的去,赶紧生几个孩子,地位稳定了,跟丈夫感情好,就合合美美的过一辈子。

“我知道,我就是舍不得。”温润吸了吸鼻子:“她走的时候,给我做了一箱子的扇袋……。”

温润是个雅士啊,手里的扇子一到夏天就特别费,扇袋也是必须要带的东西。

王玫给他做了一百多个扇袋,各色各样,花纹都没重样的,看的温润眼眶子都红了。

“好了,以后想要那样的扇袋,再让她做就是了。”王珺一点都没觉得不对:“她是咱们的妹妹。”

做个扇袋又不累人,想要就做呗。

温润还是期盼的看着大门的方向,传统婚俗习惯,结婚三天,新娘便要偕同新郎一起回娘家,也称“回门”。

这是一种必不可少的礼节。

新娘家老人心里非常重视三天回门,因此新郎事先无论是从思想上还是在礼品上都要有所准备,争取给岳父岳母留下愉快的好印象。

买新娘家老人喜欢的礼品,礼品一般有四件,糖茶点心,肉类食材等物。

老王家没有老人,就四个大舅哥儿,刘奎早有准备。

带着媳妇儿回门,除了家里必备的东西,就是打造了五把匕首,这匕首的颜色,是按照五行来分的,一人一把,一看就是一家子!

倒是回门的王玫,受到了全家人的关注。

王玫穿了一件提花绡鸡心领的褙子,腰上系着一紫色织锦缎的腰封,上头挂了一对同心玉环,一个绣了喜字的荷包,跟刘奎腰间的是一对儿。

又有一红色的绣着并蒂莲的香囊,下着深紫金底蝴蝶镂花留仙裙。

头顶上朱钗玉簪金步摇样样俱全,竟然是梳了最为复杂的牡丹髻。

戴上了全套的赤金镶嵌红宝石的头面,那叫一个华贵非凡啊!

脸色红润,眼睛水汪汪的,跟刘奎之间虽然是新婚,但是仿佛有了点默契似的,彼此之间还有一丝丝情意绵绵的味道。

这就不错了,温润很满意。

“王玫谢哥夫。”王玫第一个给行礼的人,就是温润:“多谢哥夫多年爱护。”

她永远都记得,六岁那年,二伯娘要五十两银子把她卖给老马家做童养媳,她后来也曾偷偷的派人打听过,老马家那个人,是个二傻子。

上一篇:不当反派去说书 下一篇:两生欢

初吻江湖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