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将军的读书郎(969)

实际上是因为皇帝太忙了,那个时候又有皇后在,他是信得过皇后的,皇后也是因为师傅们都是皇上亲自安排的,信得过师傅们。

“小臣在老家的时候,也是委托了旁人代课,教育孩子们的,不过怕教育的不得法,故而小臣时不时的偷偷去看看,先生是如何教导学生们的。”温润不好意思的道:“还把吴先生吓了一跳,以为自己做得不够好呢,其实是小臣不放心。”

他的确是做过这些事情,当时太子殿下已经走了,不过不妨碍温润说这个事儿。

“不如我们悄悄地去东宫看看,太子殿下平日上课是个什么情形?”皇上自己兴致勃勃的提议:“朕怎么就没想到呢?”

温润心说,你可想到了。

“这个,合适吗?”温润也有点蠢蠢欲动:“小臣自打离开老家,可好久都没有突击检查了。”

“突击检查?这个词儿不错。”皇上都笑了:“走走走,顺便出去溜达溜达,一天一天的关在这里,憋闷的很。”

皇上曾经是个武将啊!

宫里的各种四方天对他来说,简直是太小了。

皇帝要去东宫,哪怕是去看看儿子,那也要准备一会儿,幸好牛公公是个麻利的人,

这个时候,温润才知道,整个养心殿一共有三套班底,临时替换都够用,牛公公也不知道为什么,今天值班的人,他一个都没带,反而用了备用的班底。

皇帝的銮驾,温润的暖轿,都预备妥当了,都过去半个时辰了。

俩人上了乘坐的东西,浩浩荡荡的开赴东宫。

彼时,在公主所,大公主正在等待人,一个小太监飞奔而来:“大公主。”

“怎么样?”大公主有些紧张。

“去了东宫,一切按照计划,很顺利。”小太监低头道:“养心殿已经关闭了所有的门,谁也出不去,今日的禁军站岗,都安排好了。”

“不止是不能进出,靠近都不行,就说养心殿来了外臣,不管是太监还是宫女,都不要冒头,要是有人鬼鬼祟祟的靠近,直接格杀勿论,到时候就说他窥视帝踪。”大公主冷声道:“本宫倒要看看,谁那么上赶子找死。”

温润坐在暖轿里,跟着给他扶轿子的马公公,小声的说话:“安排好了么?”

“您放心,一切安排妥当。”马公公同样目不斜视,但是小声的回答:“您就当是无意间撞破的就好,其他的奴才们来。”

“好。”温润连头都没点。

东宫就在东边,是前朝的奉慈殿基址上修建而成。

并没有叫什么毓庆宫,叫庆成宫。

是由长方形院落组成的建筑群,前后共四进。

正门前星门,门内为第一进院落,有值房三座,西墙开阳曜门与斋宫相通。

过院北祥旭门为第二进院落,正殿惇本殿,东西配殿各三间。

所谓的“斋宫”,就是太子殿下读书的地方。

温润他们从阳曜门前就下了轿子,彼时这里的全都跪在雪地里,一声不吭,鸦雀无声。

温润扫了一眼,这里的确都是内监。

奇怪的是,牛公公的人来的不少,他们几乎是采取了一对一的盯梢方式,一个人管着一个人。

管的所有人都不敢动弹一下。

因为是偷偷的来,皇上还挺满意,招呼温润往里头走。

温润赶紧跟上,这个时候可不能掉链子。

宫里就是收拾的干净啊,地上的雪都扫没了,故而走路也没什么动静。

温润跟了过去才发现,这斋宫就是一个院落,正房五间,只有东厢房。

东厢房七间,南边有三间倒座房,看样子是烧茶水的地方,因为隐隐有茶叶味道飘出来,烟囱还冒着青烟。

这里守在门口的就是阿吉总管,身边站着七八个小太监,一个个都穿的圆滚滚的,冷么,更有两个在小心翼翼的清扫窗棂上的落雪。

牛公公一马当先的蹿了进去,把这些人都捂住了嘴巴。

阿吉总管没有被捂嘴巴,但是他闭紧了嘴巴,赶紧猫腰跑过来,没敢张嘴说话,就献了他的膝盖给皇帝。

第400章 皇上驾到

彼时正好刮风,雪是停了,可风声呼啸,屋里外面又隔着棉帘子,屋里的人,根本听不见外面什么动静。

皇上就站在门口,温润站在皇上身后三步远的距离,屋里传出来朗朗读书声。

温润一听,原来今日他们读的是儒家经典《礼记》。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小戴记》,成书于汉代,相传为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礼记》是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书中内容主要写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如天道观、宇宙观、人生观)、教育思想(如个人修身、教育制度、教学方法、学校管理)、政治思想(如以教化政、大同社会、礼制与刑律)、美学思想(如物动心感说、礼乐中和说),虽然现在读起来,好像有点过时了,但是正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人不知礼可不行。

上一篇:不当反派去说书 下一篇:两生欢

初吻江湖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