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武皇第一女官+番外(498)

作者:顾四木 阅读记录

而且李显的一应待遇,别说不能与太子比肩,皇帝都特别注意,不令其超过当年弘儿为代王时候的待遇。

难道是没有任何兄弟能与他争锋,倒是让弘儿性情这样慈柔,连读一读《左传》都不愿意?

李勣很快到了紫宸宫,接到了一个令他倍感压力的任务。

只听皇帝道:“太子未经世事,性情太过仁厚纯恪,朕此番巡幸洛阳,就将太子交给大将军了。”

“正如当年父皇将朕交给大将军一般。”

“朕相信,大将军既能辅佐朕,也能辅佐太子。”

李勣:……

这,他根本不是东宫属臣啊,这是什么突如其来的沉重负担啊。

*

这世上的悲喜总是不相通。

在李勣大将军突然接到一个‘泰山压顶’般的重任时,姜沃则接到了一个惊喜。

龙朔元年二月的贡举,多了一门特科——童子科。

童子科,是取实年十二岁以下的‘年幼才俊、能通典籍者’入国子监或是弘文馆。

皇帝是年后忽然想起,要选几个年龄相仿的少年天才,入东宫伴读。

故于正月召礼部尚书许圉师,令他在今岁科举再加一门童子科。

而今日,姜沃在礼部‘童子科学子’的名单上,见到了一个她等待已久的名字。

华州华阴人,杨炯,年十一。!

第139章 帝后教子

贡举事已然归于礼部,姜沃想要去看童子科考,就先往紫宸宫去请帝后圣意允准。

童子科属于特科,极少设立,自大唐开国至今,不过开过三回科考。

因此,姜沃提出想去看,帝后也只当她是对神童有好奇心,很随意便准了。

横竖童子科的考试过程也很简单,不会涉及什么贡举透题——只是在《九经》里,随意抽十篇,令童子默写,之后知贡举会再从经义言论中,挑几句令童子们解一解就算完了。

*

今岁皇帝过了正月才下旨要开童子科,明显没有给京外的‘神童’们留时间入京报名参考。

可见圣意便是择选京城(或年节下归京述职)的朝臣子弟中,与太子相仿的年幼才俊作为伴读。

因而姜沃只在礼部的报名表上,看到了杨炯的名字——算来,王勃其实比杨炯还小一岁。

若是朝廷开童子科的消息提早一年就放出去,王勃肯定也会来京城参加此童子科贡举。

不过王勃不能来,姜沃心中也不觉得多惋惜。

毕竟史册上,王勃就是因为替皇子写了一篇《檄英王鸡文》,传到皇帝耳朵里,皇帝便恼了,觉得这是朝臣在挑拨他膝下皇子们之间的关系,直接将王勃逐出了长安城。

皇子身边都如此危险,何况是东宫伴读,陪在太子身侧——以从前大公子李承乾在东宫时的旧事可知,皇帝若对太子不满,可不会先换太子,而是一拨拨地换东宫属臣。

伴君如伴虎,从来不错。

虽说姜沃偶然也会与皇帝逾越臣子身份‘玩笑’两句,但一来都是私下场合,二来,皆是无关紧要的话题或是涉及她自己的玩笑。

关于真正的高危红线事情,她都是学习李勣大将军说话的艺术——说话前先学会闭嘴,能不开口绝不开口。

非得开口,也在心里过三遍以上。

话说回来,这还因为她与皇帝相识晋王时期,算是皇帝信重优容的重臣,也才能偶尔有两句逾越身份的玩笑话。

寻常朝臣,在皇帝面前一句话说不好,从此仕途无望甚至因言获罪都是有的。

为此,姜沃与媚娘和文成都说好了,把王鸣珂的笔名紧紧捂住,绝不外泄。

谁知道皇帝看了心里会怎么想。

不知道丹青身份,皇帝看民间话本,就只是跟看从前的《权臣夺亲外传》一样,看个热闹,顺带调侃姜沃两句。

若是知道‘丹青’是谁,说不定哪日心情不好,就会觉得书里面某句话是在讽刺他,动了天子之怒。

这都不是能试探的事情。

*

紫宸殿。

姜沃刚告退离开,安安就从后殿过来了。

进门就笑问道:“父皇母后,我刚刚仿佛听到姨母的声音了。”

媚娘答道:“你姨母刚走。”

而皇帝则含笑打量着女儿:安安穿着一身杏子红色胡服骑装,上为窄袖短衣,下为裤与长靴。手里还握着一根他去岁刚送给女儿的金丝马鞭。

“安安又要去马球场学骑马?”

安安对父皇笑着点头,又加了一句:“还要去看看猞猁。”

*

安安口中说的猞猁,正是从前帝后初次相遇时,就蹲在媚娘马背上那一只小猞猁五十九。

只是转眼小二十年过去,曾经的半大猞猁,已然成了垂暮猞猁。

这还是兽苑最为精心的养着,才能养足二十年。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