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武皇第一女官+番外(677)

作者:顾四木 阅读记录

她这‘碰瓷’的主意,估计从听说姜沃要离京就准备好了。

曜初听太平如此问,就很冷静指了指妹妹的碰瓷装备:“你如此躺在地上,谁说都不听,父皇母后都拿你没法子,谁敢带你出门呢?若是到了外头,姨母该去哪一处巡查,你不想去,也躺在地上不走怎么办?”

“我若是姨母,哪怕原来愿意带你去,但见你这般放赖威胁后,也就不肯再带你了。”

而曜初接下来的话,姜沃听得很耳熟。

只听曜初道:“令月,这一年多,你不是常要文成姑姑给你讲吐蕃的故事吗?又问文成姑姑要了两个女卫。姑姑怎么说来着?好的兵士要服从命令,听于指挥,才能打胜仗。”

“姨母这次去做巡按使,也是去‘打仗’的,那怎么会愿意带你这种将士呢?”

姜沃:嗯,好红的语录。

而帝后虽然觉得这几句话有些直白,但因为这两年饱受‘不听指挥’长子的折磨,听曜初这几句教导妹妹的话,就很入耳了。

不由欣慰点头。

只见太平想了一会儿,然后坐在她的毛茸茸大氅上,牵袖相告:“那姐姐,我听从指挥。”

帝后均松口气:好了,有一个省心的孩子也不错了。

然而很快,在场的几位长辈,就听曜初又对妹妹道:“你这脾气急起来如烈火一样,也只有我说,你才听了。”

曜初转头,望向父母,柔和的杏眼里全然是仰望和孺慕的弧光:“父皇母后,那我带着令月一起跟姨母去好不好,我可以照顾她,也能管住她。”

帝后:……好家伙,在这里等着呢。

唯有姜沃猜到了,只是含笑。

*

其实姜沃辞官的那一日,就曾与皇帝说过,如果放心,可以让曜初跟她出门走一走。

她跟曜初还不一样。

姜沃前世是真正的普罗大众芸芸众生,而媚娘也是从宫外而来,年少时吃过苦,当年在掖庭的时候,与姜沃说起外头的常平仓、粮米铺子掺杂新米陈米勾当,都是很清楚的。

但曜初,对真正的民间门事,了解未必少(姜沃也有在按指南教导,也拿户部的奏疏给曜初看过),但她真正见过的太少了。

类比起来,就像是现代的孩子,很多都只从彩印的课本上,见过农民春耕秋收的照片一样。

知道有这么回事,但从未体验过。

姜沃对曜初的期许,自是比对自己还高。

更想她多见一见,体会一二。

但姜沃知道,帝后,尤其是皇帝,只怕不能允许自己带着曜初山南海北的到处去。

不过……

姜沃向来是熟练运用开窗理论的人,曜初亦然。

果然,在曜初提出‘过分要求’,要跟着姜沃甚至带着太平一起,走遍大唐十道后,皇帝十分拒绝。

但姜沃再说起:“陛下,臣会先就近去看看关中的几处灌渠。”备旱的重要一项就是检修水利,能够引河渠灌溉干涸的农田。

姜沃规划了路线——既然要做巡按使,不如就先去看看郑国渠、六辅渠等灌渠,抽检一下工部的水利工程做的如何。

京中的备旱计划做的再好,修出来的灌渠不能用,也是白搭。

“臣知道陛下不放心公主们远行,但若是就在关中呢?不过几日,陛下也可派亲卫扈从,如何?”

皇帝想了想就同意了。

姜沃莞尔:她原本想达成的目标就是这个,能让曜初时不时跟着她出趟小远门。

其实太平真跟着她巡游四方也无妨,然曜初不可能跟着她一走经年。媚娘方摄政,曜初既要做帮手,也要做学生,不宜长久离开长安和帝后。

**

这一年二月初,姜沃带着曜初等孩子,来到了离长安最近的一段郑国渠。

郑国渠是秦代就修建的水利工程,长足有数百余里,灌溉地四万余顷。是关中极为重要的灌渠。

姜沃每每见到这些古代工程,都很难不被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所动容——

这条郑国渠修自秦,时代久远,然别说终封建王朝的清朝,都还在使用此灌渠,甚至民国乃至新中国成立后,都依旧在修整和挖潜扩灌,郑国渠至今依旧在灌溉田亩,造福百姓。

*

因太平和婉儿到底还小,尤其是太平又太活泼。姜沃就让崔朝带着她们离得远一些,再给她们讲讲河渠的用处。

而她则带着曜初走的更近些。

很多年后,姜沃再次回想起这一天,依旧确定,这是曜初真正有了‘强烈迫切愿望’的一天。

一如多年前,抛出重生之骰后的自己。

*

姜沃与曜初都穿着便于行走的胡服,沿着河渠旁踩出的小路往前走,彼此还得互相扶着,毕竟不是平整路面。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