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武皇第一女官+番外(685)

作者:顾四木 阅读记录

姜沃含笑:“是啊,后世学子,必为之欣然。”

崔朝温声道:“时辰差不多了,咱们该出门了。”

**

杜审言站在灞桥的柳树下。

虽说吏部送来的公文,是让他二月初九巳时(九点)前到灞桥,随姜侯一同出行。

但杜审言自然不会卡着点来,他是等着晨钟一敲响,就坐着家中的马车出门了,早早来到灞桥处等着。

而很快,他等来了跟他同为书令史的王勃。

杜审言一见好友便惊喜笑道:“这下巧了,也不用你送别我的‘与君离别意’了,咱们这下子可是‘同是宦游人’了。”

而再等来杨炯和骆宾王后,杜审言更激动了:果然,姜相是按照才华选的人!

而很快,杜审言的激动喜悦,就变成了惊。

虽说二月九日是休沐日,但他真没想到,会有这么多位高权重的朝臣来送已然不是宰相的姜侯——

中书令王神玉、侍中辛茂将、吏部尚书裴行俭、工部尚书阎立本、户部尚书岑文倩(岑文本之侄,原户部侍郎)、礼部尚书许圉师、大理寺卿狄仁杰、御史大夫韦思谦,司农寺卿吴德真……

此外,因见还有两个身穿官袍的女子,杜审言不免向旁边最年长的骆宾王打听了一二:得知是穿着‘安西招慰使’官服而不是穿公主服制的文成公主,与城建署库狄署令。

这,简直是来了大半个朝堂!

杜审言就见,王中书令先上前,给立在车下的姜侯递上送别水——并非酒。

每逢有旱之年,朝廷都会下令‘岁饥,禁酿酒。’

王中书令饮了杯中水,对姜侯道:“备旱灾之事,无需挂念——在其位谋其政,此话我应过杜师,此番再应于你。”

之后又取出一封书文相赠。

杜审言等人,待在一旁柳树下站了大半个时辰,才见姜侯与诸位同僚一一道别完毕,登上了御赐的朱轮马车。

有亲卫击鼓之声响起:队伍有点长,行进途中需以鼓声前后呼应。

鼓声响在耳畔,哪怕几乎彻夜未眠,杜审言还是精神一震:要出发了!

代天巡牧。

他一定会将路上所有见闻都事无巨细记下来,将来传之子孙!

*

姜沃上了马车后,就拆开了王神玉的赠文。

是诗经里的《鹤鸣》:“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

九皋,深泽泥沼之意。

此句直意为:鹤哪怕是在泥沼深潭中清鸣,亦能响彻云霄。

也可解做:品行如鹤之人,哪怕身处低谷(被猜忌离朝),也终能为人所知(清白)。

这是在安慰她?

姜沃收起此书,想想她跟媚娘做的事:这,良心还是有点痛的。

而灞桥柳树旁,王神玉看着渐行渐远的车马行队,忽然对旁边的裴行俭道:“守约,其实这回备旱事,你知道我最烦的是什么吗?”

裴行俭其实猜到了,但还是做请教状:“王相请言。”

王神玉一声长叹:“是刘仁轨要做尚书左仆射了。”他真是不愿与那种急三火四,凡事专断甚至‘莽行’的人共事!

裴行俭:……怎么说呢,您知道刘仁轨最烦恼的是什么吗?!

第210章 设套

中午时分,马车停在长安城外第一处官驿小歇。

屋内,姜沃手里握着一根柔韧的柳条。

这是今晨灞桥之上,友人们折柳送别时赠的。姜沃此时就捏在手里,正好当成教鞭用,轻轻点在太平面前的空白纸页上。

“婉儿的诗交了,令月你的呢?”

今晨,姜沃是先入宫再出长安的。

入宫除了与帝后拜别外,还得接上太平公主。

临行时分,太平端端正正给帝后行大礼,保证道:若是姨母要出海或是去西域,她就按照帝后的要求回长安。

然而才出了大明宫的门,姜沃就觉得太平扯了扯自己的衣袖。

姜沃低头,对上一双看起来很纯澈的大眼睛。只听太平道:“姨母,有句话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是吧?”

姜沃:……好想转头就把这孩子塞回去啊。

*

说来这才出长安城,到达第一个名为‘丰安驿舍’的官驿,姜沃就收到了四篇《出长安诗》,四篇《记姜侯代天巡牧文》——四位书令史已经交上了第一份作业。

虽然姜沃根本没有做硬性要求。

除此四诗四文外,今年方一十一岁,书令史里最年轻的杨炯同学,反而是最辛勤的,还加写了《题丰安驿舍》诗,而且是两首。

据说见杨炯如此,王勃也正在加写。

两人年岁相当,又是同一场诗会出名,在文采上便总是有点较劲。

姜沃:好,卷起来。

她对着一摞诗文,转头又正好看到兴奋到不愿意好好吃饭的太平——孩子不听话,多半是作业太少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