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摄政王后只想摆烂+番外(8)

作者:卡了能莎 阅读记录

秦时行合上奏折放回去,吩咐下人把处理好的奏折送到文渊阁值房。

“皇上处理得很好。”

“是王爷教得好。”周唯谨起身,“我明日再来向王爷讨教。”

皇帝走后,秦时行提起案边的白玉酒壶,对着壶口饮了一口。

这壶刚才就放在他手边,看得见摸不着,可憋坏他了。

此时,被秦时行惦记的何方贵刚刚到户部张尚书的府上。

张尚书八十有六,已是残老之身,不日便要告老回乡。

尚书大人正躺在床上养神,招呼他:“何大人今日怎么有空光临敝府?”

何方贵冲他挤眉弄眼。

张尚书明白这是有密事相商,忙挥退下人,艰难地坐起身来:“何事?”

何方贵在椅子上坐下,小心翼翼地从怀中拿出那张纸条:“尚书大人,王爷有事相求。”

张尚书忙接过纸条,看了好一会儿,又抖着手拿起床边的老花镜戴上,反复看了好几遍,他抬起头,颤颤巍巍道:“王爷要五百两银子?”

何方贵被他抖得心里紧张,也颤颤巍巍地回答:“多……多了?”

“你、你……”张尚书抬手指着何方贵,手指抖得像筛糠,愤怒不已,“你一来便神神秘秘,老夫挥退了下人,以为有多大的事情,区区五百两银子,值得你一个户部侍郎特意跑一趟?你、你是不是在愚弄老夫?!”

何方贵见他气得快背过气去,忙端茶倒水:“尚书大人息怒!我哪敢愚弄您老人家!您才是户部尚书,万事自然要向您禀告。”

张尚书听见这话,脸色终于好了点,摆摆手示意何方贵把茶水端走:“你这个人,就是太胆小怕事!”

何方贵苦着脸。

好在张尚书又说:“户部第三个柜子里有官制的条子,王爷要多少银子,你填了盖上户部的印,去仓库领便是。老夫马上告老了,你为王爷办事,万不可畏手畏脚。”

何方贵一喜,真是得来全不费工夫。

又听张尚书告诫了几句,何方贵告辞离开。

张尚书盯着他的背影,摇摇头,唤来小厮:“取十万两银子的银票,送到王府,明日在户部入账。”

小厮领命而去。

张尚书又拿起那张条子看,心里疑惑,王爷这是怎么了?区区五百两银子,还特意写张纸条,不但落了款,还盖了私印,真是正式得非常没有必要。

他看了一会儿没看出端倪,摇摇头,随手把那纸条夹在一旁的奏折里。

这封告老回乡的奏折,他打算明天呈上去。

-

夜色已深,秦时行慢饮了一晚,已有几分醉意。

正打算躺到床上看会儿话本,秦海捧着一个黑匣子进来了。

“什么东西?”

“小人不知,是户部尚书张大人遣人送来的。”

秦时行眼睛一亮,何方贵给他搞到钱了?

但盒子挺小的,应该只装得下几锭银子,但总归是聊胜于无。

他迫不及待地打开,然后愣了个结结实实——

盒子里没有银锭子,只是静静地躺着一沓银票。

秦海已经拿起银票数了起来:“一,二,三……”

“王爷,一共十张,一共十万两银子。”

秦时行激动得酒气上涌,有些头晕。

这个时候又有下人来报:“户部侍郎何大人求见。”

秦时行:“快请。”

没想到这个看上去不靠谱的老乡竟然给了他如此大的惊喜。

何方贵出现在门口,也是一脸高兴:“王爷,你猜我给你带了多少银子。”

他从张尚书家离开,就径直去了户部。他到的时候,户部大多数官员都已经散衙归家,他没费多少力气就找到了张尚书说的官制条子。

填银子数的时候他犹豫了一阵,想到张尚书说的“不可畏手畏脚”,硬生生地把五百两银子翻了番,填了一千两。

没穿过来前他是个守法公民,第一次干这种支取公款的事情,去仓库领银子的时候简直担惊受怕,生怕有人跳出来给他上手铐。

但事实证明他想多了,值守仓库的人对他毕恭毕敬,一口一个“大人”,顺顺利利地就把银子取了出来。

何方贵献宝似的把一千两银子的银票拿出来:“整整一千两!”

秦时行看了看手里的十万两,又看了看何方贵手里的一千两,嘴角抽搐:“兄弟,你自己留着用吧。”

何方贵看着秦时行手里厚实的一沓银票,突然明白了张大人那句“不可畏手畏脚”是什么意思。

何方贵:“……”

秦时行安慰他:“何大人两袖清风。”

何方贵失魂落魄,秦时行让下人上了好酒好菜。

秦时行敬他:“兄弟,再过半个月我就走了,朝堂复杂,你自己多多保重。”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