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年代女技术员+番外(179)

作者:半疏 阅读记录

李婶子接话道:“那杨冬青有她后悔的日子,前头他们闹离婚,我还担心俊平这身份,又瘸了,以后怕是不好再找对象,没想到这么快就被摘了帽子。”又悄悄地和刘婶子道:“玉兰和我吐了一点口风,俊平这腿怕是能大好,就是怕后面有个意外,俊平受不住,才一直没把话说出来。”

刘婶子眼睛一亮,忍不住笑道:“真的?那杨冬青要是知道了,还不悔的肠子都青了,她这好端端的闹什么离婚,这不是瞎折腾,存心作践自己吗?”

方嫂子也笑道:“可不是,她一个丈夫瘸了,连面都不见,就要闹离婚的,俊平肯定不会再和她有牵扯,我们就不提她二婚的事,就她那眼窝子盛不了一滴雨的样子,以后还能再找个什么好的人家来?”

刘婶子笑得眼睛都眯了起来,“咱们等着,搞不好哪天还要求到咱这院儿里来!”

方嫂子也跟着道:“我可没瞧过这么痛快的戏,她要是敢迈脚进来,我就敢敲锣打鼓,给她也添点热闹。”

小安安也跟着笑,“安安也打鼓,安安有拨浪鼓!”

众人笑作一团,楼上沈爱立进屋就见哥哥靠在床上,拿着铅笔在书上写着什么,喊了一声:“哥!”

沈俊平抬头,眼睛里像有璀璨的光一样,“小妹,你看看,这是出版社这次给我带来的书,让我帮着校对。”

沈爱立接过来一看,是一本《杜甫诗词编选》,哥哥的本职工作就是编辑。

沈玉兰笑道:“这次过来的姜蓉蓉,是你哥哥的老同事了,给你哥带了好些书过来,说让他暂时先帮忙看看。”

爱立觉得这个名字有些熟悉,印象里,好像是以前和哥哥来往较密切的同事,妈妈好像还挺喜欢她的,说她是“腹有诗书气自华”,有学问又礼貌。

爱立也将自己转正的消息,告诉了哥哥和妈妈,沈玉兰小声念了几句“神”,和兄妹俩道:“真好,妈妈感觉咱们家充满了希望。”这么多年吃的苦,担的忧,似乎都在这一刻消除了痕迹。

等从哥哥房间里出来,沈爱立问妈妈道:“杨家那边工作的钱给了吗?”

现在再提起杨家,沈玉兰觉得自己都能够心平气和了些,和女儿道:“还没有,左右就这几天功夫了,不怕她赖账。”

这事,最急的是杨春生,眼看着一月之期一天天逼近,愁的晚上都睡不着觉,他来顶岗有一个月了,这里头的师傅很喜欢他,说最近正有一个转正的名额,转正以后一个月就能拿到二十六了,等以后升个小组长,还能再涨两块钱。

进了城里,他就不愿因再回去种地,姐姐一直让他们读书,读书不还是为了工作,他转过年就有十九岁了,还能读出个什么名堂来,正经找个工作才是正事。

第二天和人换了班,就坐车回家去。

江梅花和杨老爹一见到儿子回来,就知道他是为了工作那二百块钱来的,杨老爹愁的抽了几口旱烟,和杨春生道:“不是阿大不想出这个钱,是家里拢共就两百多块钱,你家那边还有一张两百的欠条在呢!”

杨春生:“爹,我这工作,是沈家找人买的,现在要是再和人说一声,我这工作说没就没了,临时工虽然才十八,但是现在有个转正的名额,转正了得有二十六呢!”

江梅花也帮腔道:“两百块钱,也就是春生一年的工资,他爹,我觉得这工作还是得买。”见杨老爹不说话,江梅花提醒道:“这是老大呢!过两年也要说亲事了,说不准还能找个城里姑娘,到时候,你还愁啥愁?”

杨老爹立时醍醐灌顶,吧嗒了两口旱烟道:“这工作必须得买!”这不是买给闺女,这是买给儿子的,要是春生留在城里工作,以后也找个工人对象,他们家还愁这两百块钱吗?

杨春生见爸妈同意,心里一块大石头落地,才问道:“怎么又没见我姐?”

江梅花笑道:“去镇上寄信去了,还没回来呢!”想到这事,江梅花都觉得心情舒畅,那安家寡妇再不同意有什么用,架不住她儿子愿意啊!

杨春生皱眉道:“安少原向部队打报告没有,我姐什么时候过去?”

江梅花笑吟吟地道:“已经打了,等部队里同意,就过去。”

正说着,杨冬青失魂落魄地推门进来,看到爸妈和弟弟,也面无表情。

江梅花皱眉道:“冬青,怎么了?碰到少原他妈了?”

杨冬青望着母亲,眼里闪过茫然,呐呐道:“妈,俊平他摘帽子了,我刚在镇上遇到了他同事杨方圆,说俊平摘帽子了,厂里还体谅他伤了腿,说要将他调去搞宣传工作,以后不下矿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