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定一下热门变异生物(856)

作者:高山狸藻 阅读记录

而电池转换率只有6%,也就是说,污染源释放出的全部实际能量是……2.7千亿焦耳除以0.06,4.5万亿焦耳。

0.05克等于0.00005千克。光速刚好是3x10^8米每秒。

0.00005x(3x10^8)^2=4.5万亿焦耳。

E=mc^2。逃不掉的物理定律。

污染源转换能量的效率刚好符合质能转换方程!

空气像黄油一样凝滞了。显然,稍微有些物理常识的人都知道这代表了什么。

谢松原的胸口像堵了一把气,好几秒说不出话:“……你最好不是在开玩笑。”

吴祺瑞坦然欣赏着面前这三个人神色各异的反应,耸了耸肩道:“我有什么必要编造出这种谎言来骗你?”

E=mc^2,一个万能的公式,描述了质量和能量间的当量关系,在不同的情况下可以用不同角度去解读。

在穿越奇点的时候,这个方程表示的是光速运动时的动能,而在眼下,这个公式表达的是,一个物质的质量越大,它其中所蕴含的能量也越大。

举个浅显的例子,一个10kg的石头从天而降砸中你,和一个10吨的石头从相同的高度砸向你,哪个造成的伤害更大?

当然是后者。

由此可见,物质只不过是能量的一种表现形式。

在一定情况下,物质和能量可以互相转化,就像冰可以融化成水,水也可以冻结成冰。

原子弹就是将物质转化为能量,通过核裂变将放射性物质转化成足以摧毁一座城市的光热辐射、冲击波、放射性沾染与早期核辐射。而粒子加速器则反过来*,把能量转换为物质——

将粒子加速到极高的速度,从而使其具有极高的能量,这些能量就能被拿来创生新的物质粒子。

污染源的修复功能也是如此。当细胞出现破损时,细胞内部储存的能量转化为物质,修补了残缺的组织。而这种能量的来源,又正是出自细胞本身。

就和黑体一样,对于绝大部分物质来说,E=mc^2只是一个理想化的方程。即便是比原子弹威力更大的□□,其能量转化率也不过是0.7%:

在1kg的核原料里,实际上只有7克的物质真正做到了质能转换。光是这7克物质,其所转化出来的能量就有6.3x10^14焦耳,相当于20吨标准煤燃烧释放的能量。

如果一个物质的质量能完全没有任何浪费地100%转变为能量,那将会是一个可怕的数字:一克物质就拥有九十万亿焦耳的能量,相当于万吨级别的原子弹爆炸。

岩浆库内的众人同时移动目光,看向与之相连的另一个地下洞窟里,那仍在湖泊中上下浮沉的盖亚。

……偏偏就是他们眼前的这个怪物,做到了这一点。

完美的质能转换。

从它身上任意组织中挖下一克物质,都足以将附近这整片盆地和山脉区域夷为平地,并且只有盖亚自己知道该如何将其转化运用。

β基因似乎赋予给星球生物的就是这样一种类似的特质。

为什么变异过后的生物形态往往都是那样庞大?

因为来自盖亚的“基因改造”让它们不但不会为高能射线所伤,反而能吸收辐射,将其转化成能为自己所用的物质,突破体型上的限制。

不过和盖亚相比起来,地球生物所拥有的能量利用率就要低得多得多了。低到在对方面前,几乎和尘埃般不值一提。

而β基因的特殊之处在于,这回,人类在所有的真核生物基因组里都发现了它。

现今的科学家将生物统分三域:细菌、古生菌、真核生物。真核,即意味着细胞内具有细胞核的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动物、植物、真菌、原生生物都隶属于该域之下。

顺着这条线索,谢松原推导出第三条关于盖亚的结论:它可能在十五到二十亿年前就出现过,感染了当时所有真核细胞的祖先。

种种线索互相悖逆,指向完全是天壤之别的不同答案。一种结果称,盖亚或许来自五百万年以前;一种结果说,盖亚十几亿年前就已经存在;最后一种结果则表示,盖亚明显是一种与人类亲缘关系十分接近的现代生物。

每一种答案都狗屁不通,破绽百出,完全无法使人——至少无法叫谢松原信服。

得出结论的谢松原支手靠在实验台边,感到了一种摸不清头绪的茫然。许多猜想一一在脑海里浮现,却又没有实据支撑,最后也只能将消息按下,不向外传播。

即便是现在,谢松原又在与面前这三个人的谈话中获得了更多自己从前不知道的信息,那也依然没有解决他心中的困惑。

如果盖亚早就出现在了地球上,那那个七年前“穿越时空”而来的、携带着盖亚的陨石又是怎么一回事?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