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定一下热门变异生物(874)

作者:高山狸藻 阅读记录

再然后寒冬降临,连最后一抹代表着生机的亮色也彻底消失,大地被雪笼罩。

谢松原看着立在盆地中的帐篷建了又拆,茫茫荒野上只有野兽来往。一开始那些兽类还很强健茁壮,大得好像一座小山。随着时间倒带,它们的体型也越来越小,逐渐归于正常。

时间很快来到了流星暴降临的那一夜。这一天实在太好辨认了——无数头重脚轻的线性光芒从天而降,像耶和华投向索多玛与蛾摩拉的硫磺火,将空洞乏味的夜空衬托得亮如白昼。

这回谢松原完全明白了那是什么。那些都是从污染源身上逃逸出去的γ射线:因为能量太过扎实凝聚,从而发出了真实可见的光迹。所谓的流星,也只不过是污染源“时间反演”的性质起到了作用,是高能光子从自地面发射到空中过程的倒放。

短短一幕也只花了不到四分之一秒的时间,就从谢松原的眼前溜走。

这里因为不曾有人类涉足,而呈现出几乎一成不变的荒凉。戈壁滩上的四季分割本就不算明显,足足七年时间,肉眼可见的景色变化居然屈指可数。远处群山逶迤如刀凿斧刻,放眼望去看不见生命的踪迹,只有天上的云来了又散。

但谢松原完全想象得到,在其他深入城市腹地的地方,人类曾经密集居住的场所,那里的景象将会是如何的变化莫测、震撼壮阔。

七年时间,足以将一个城市改头换面。

如果站在城市中心,你将会看见在阳光下高耸入云的摩天大厦在几个呼吸之间夷为平地,只剩钢筋基座。旧的水泥路将会替代崭新宽敞的沥青大道,马路两边的商店招牌几息一变。

街道绿植的树冠伸展又收缩,像一团团葱茏的影子在跳动,定格动画般变成纤细的幼苗。夏天的花团锦簇、万紫千红一夜之间衰败,在严寒中迎来凋敝的冬日,城市变得灰蒙一片。

只有来来往往的人类始终就像勤恳能干的蚂蚁一样日夜穿梭,一年四季风雨无阻,组成物质的洪流。他们分工有序,各行其志,共同组成了这颗钢筋水泥的城市乃至地球之心。

看到这些蚂蚁,你会想到那些银光闪闪的高层建筑是由他们搭建而成吗?你能想象这些蚂蚁自己创建了诗歌、文学、音乐和爱吗?

真正的神会在意人类的存在吗,就像人类会无缘无故杀死一窝散步时看到的蚂蚁一样?

时间继续在他面前倒退。

一股无形的力量瞬间攥取住了谢松原的心神。

时空隧道内仿佛立着某种消音屏障,将虫洞内外的世界清晰地分隔开来。原本萦绕在耳边的嘈杂噪音通通消散,一切真实的事物与他之间都像隔了一层橡胶一般的雾,提醒着谢松原,他正在远离尘世中的一切。

谢松原感受到一种永恒的孤寂与沉默,将他与整个世界分隔开来。

谢松原想,不会有人比现在这一刻的他更知道自己即将面临的命运是什么。

他将远离爱人、亲人、朋友,在这个熟悉又陌生的星球上消磨自己生命中最后的时光,在无人知晓的角落里决绝地消逝。

白天,黑夜,白天,黑夜。

谢松原的双眼被高频的闪烁刺激出大量泪水。但这都是他的想象,其实谢松原根本感觉不到眼泪的存在,他甚至不知道自己正在用什么东西观看这周遭的一切——

是那双已经不存在的眼睛?还是无数分散在空间当中的粒子?

他低下头,却看不见自己的四肢,或者身体的任何一部分。毫无疑问,此刻的谢松原已经不能用一个“人”来称呼。

谢松原感到一阵天旋地转般的晕眩。

物质与能量间的完全转换。质量……光子……纯能量形式。

他在虫洞的压力下自动从物质溃散成了能量,这仿佛是他与生俱来的本能。

他感知世界的方式不再是视、听、触、嗅、味觉,而是全部变成了“波”。

他不需要眼睛、鼻子、嘴等等的五官,也不需要分布在人类皮肤上的一个个感受器,就可以接受外界传来的声波、电磁波、分子振动频率。这些“波”自动转换成栩栩如生的感官体验。

——完美的能量与信息处理器,打破了生物与非生物间的暧昧界限,也超越了人类。

现在谢松原终于明白,为什么自己在给其他人检查时能清晰看到他们体内的那些血管、神经、骨架。如果说他当时是在以原子、或者比原子更小万亿倍的中微子角度去观察这些东西呢?或者是波?

不管是粒子还是波也好,在波粒二象性的框架里,它们本来就是同一种东西,可以穿透皮肤,进入人体深处。

谢松原以为自己“看”到了什么,但那只不过是经由他的大脑中枢信号转换过的图像。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