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古代写狗血文火了(35)

作者:二木则林 阅读记录

“我这篇话本,一套书是三本,那便是三两银子。卖十两便净赚七两,只要能有十个人买,那便净赚七十两!”

“一百人,便是七百两!”

“整个柳州一共有府城一座,县城十二座,村寨若干。更别说除了柳州之外,还有其他地方了,等柳州小报传扬开来,肯定不止十个人感兴趣。”

“而且买三套,还可以送稀有彩色大图!”到时候他一定亲自指导画家做画,务必要画出让人一看就移不开目光的画作。

这下张掌柜打量起傅文钰的目光,都带着诧异了。

“你这个主意,唔……”

他诚恳道:“贤侄啊,若不是认识你爹,我都要以为你家之前是开书铺的了。不错,不错,城里是有这样不差钱的人。”

张掌柜的脑海中,顿时就想起了城内的几位‘豪客’,比如刘少爷,也比如孙少爷,他们都是喜欢话本,并且喜欢呼朋唤友的有钱人。

“待我禀明了东家,可试上一试。”

若此法可行,那店内的其他话本也可如此操作。用不了多久,便可翻倍,甚至翻几倍地挣钱啊。想到这里,张掌柜看向傅文钰的目光,越发地温和起来。

这真是他的福星。

第18章

从开元书坊出来,傅文钰决定到处逛逛。

他上回到柳州城,是跟母亲以及妹妹一起来的。当时三人目标明确,先是去书坊,然后去绣庄,接着是西边的集市,事情办完就回去了。

所以傅文钰对于柳州城的印象,还停留在原主的记忆中。

如今他已写完了第一本话本,有大把的空闲时间,于是决定到处逛逛。不但可以增进自己对柳州城的理解,顺便还能取取材,看能不能激发一些关于下个话本的灵感。

柳州城并不大,主要的街道有三条。

一条是傅文钰刚刚出来的状元街,这是县内的主干道,很多经营了许多年的老字号就开在这条街上。比如开元书坊,比如曾经刊登在傅文钰看过的那一期小报上,有‘蒸软羊’、‘羊蹄笋’等招牌菜的富贵酒楼。

第二条街,则是通往码头的。

柳州城位于某条大河的中间,上连京城,下接其他州府,商贸还算发达。所以在通往码头的这条路上,就有很多铺子。

至于第三条街,傅文钰远远的就停住了脚步。

因为这条街里汇聚了三教九流,有的屋子门口挂着红绸和红灯笼,这是青楼的标志。而另一些则是赌坊,门口还有赌客和赌坊的打手拉拉扯扯,好像是欠了银子没还。这两个地方给钱傅文钰都不会去,所以扫了一眼就掉头了。

他最后回到状元街,停在了一家茶楼门口。

茶楼和茶摊不同,这里不单单是喝茶的地方,同时也是听曲、看戏文、甚至是和家人朋友们闲聊的地方,和瓦舍类似。

傅文钰进门时,说书人正说到精彩的地方。

“……樵夫重重地摔了出去。”

“他知道,自己这回凶多吉少!”

“对面那是什么啊?那是山鬼,那是精怪,那是活了不知道多少年的老怪物,说句不好听的,那老怪物吃过的人,没准比他见过的还多。”

“那自己如何与他抗衡呐?”

“吾命危矣!”

这是三柳先生的那篇《樵夫》?

傅文钰感兴趣地坐了下来。

《樵夫》这篇话本,他也很喜欢,甚至觉得翻译成大白话的话,不比现代那些大神们写出来的志怪小说差。甚至在某些用词,某些描述上还要更强一些。唯一不好的地方,大概就是太太太短了,只有不到五万字。

而这一会儿功夫里,楼下的说书先生已经说到了高潮部分。

“在那个时候,樵夫真的是心疼肝疼肺也疼啊,几欲晕厥。他万分后悔,后悔自己不该不听古人言,选了一个大雾天气进山。”

“这下可好,遇上精怪了!”

“他悔啊,悔得不行。”说书人摆出了一副愁眉苦脸的模样,“就在他走投无路,求救无门的时候,突然间他看到了一把斧头!”

“原来就有那般的巧,那精怪正好将他甩到了斧头掉落的地方,客官们,你们说巧不巧啊?实在是巧得很!”说书人猛地一拍镇尺,慷慨激昂,“说时迟那时快,樵夫心下一横,捞起斧头就打算跟那精怪拼了!”

“好,拼了!”他话音刚落,楼上楼下就传来了附和声。

“说得好!”

“跟它拼了!”

茶楼里面的客人们被气氛渲染,纷纷喝彩,有的还拉开腰间的钱袋,掏出碎银或者铜板往舞台中央扔去,惹得说书人连连作揖道谢。

……这人讲得不错啊。

傅文钰听书之余,在心里暗暗赞叹。觉得他这个水平,赶得上现代的一些专业说书人了,当然比相声演员还是差一些的。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