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明天要登基+番外(204)

作者:春梦关情 阅读记录

这是把什么都揽在自己身上了。

薛闲亭眉心一动,闪身就要上前。

赵盈一咬牙,赶在他前面又开口,端的是不让他言语的架势:“所以孔大人奏本弹劾,儿臣可以认下一半。”

昭宁帝还没说话,赵承衍慵着嗓音问她:“人家弹劾你,你要么就全认,要么就不认,认一半算什么?”

前几日赵盈和他不欢而散,他说过的那些话,刺在赵盈心头。

她自问不算小肚鸡肠的人,更不至于为了谁三言两语就记恨上,可这些天过去,赵承衍的那番话,总是萦绕在她耳边。

她痛恨赵承衍的轻视,那甚至带着些许的鄙夷。

也许他本意并没有那样想过,是她听者有心而已,可是说出口的话如同泼出来的水。

两个人同住在燕王府,然则赵盈有心避开他,这都好些天没说过一句话了。

赵盈深吸口气,冷冰冰瞥过去一眼:“我的确与薛闲亭书信往来,也的确过问插手了西北事,胡为先的罪状,我比朝中任何人都先一步知晓,所以孔大人今天这道奏本……

他虽夸大其词,将我的罪名说的更严重,但我不得不承认,有一半,他勉强算是说对了,所以我认一半,皇叔觉得有什么不妥的吗?”

这态度哪里像是认错的?

她都说孔承开是夸大其词加重她的罪名了,就差把挟私报复这四个字挂在嘴上丢到孔承开脸上去。

还是一如既往的伶牙俐齿。

赵承衍也被她噎了一把。

沈殿臣哪里会放过这样好的机会。

大概其的听了个明白,一拱手,站出列:“依永嘉殿下所言,插手过问地方事务是不争的事实,况且此事是红口白牙的翻说,臣以为,胡为先案就不适合再交给司隶院审理。”

姜承德闻言,说着附议就往外站:“公主虽不肯认孔大人所参结党营私,勾结朝臣的罪名,可胡为先案太过巧合了些。

薛小世子与晋王殿下在西北查案,公主人虽在京,可案情她全然知晓。

彼时她手上应该是正审着陈士德的案子,紧接着又扯出冯昆案来,而后皇上您得知胡为先的罪状,金口一开,把这件案子也交给了司隶院。

公主或许未曾谋算过什么,可为避嫌,臣觉得沈阁老所言极为有理,胡为先案当交刑部或大理寺详查议罪,绝不适合再交给司隶院。”

他倒不妨直说,这些事,从陈士德到胡为先,都是她一手搞出来的,为的不过是在朝堂立威。

可她赵盈即便是有通天的本领,总没本事蛊惑这些人干下那些贪赃枉法,以权谋私的勾当。

姜承德想把赵澄往司隶院塞,几次三番不能成事,现在看来是打算撕破脸了。

刚好为沈明仁的事,他也有道理与她撕破脸。

毕竟外人看来,那样好的一门亲事,让她横插一脚搅黄了,这笔账不算在她头上,算谁头上去呢?

果然只有利益才是永远的。

孔承开当殿上折弹劾她,摆明了是孔家的立场,那就是孔如勉的态度。

姜家和孔家这种水火不容的关系,姜承德都能跳出来踩她一脚。

可笑。

宋昭阳咬了咬牙,等了很久,昭宁帝始终没有开口,他才站出列来回话:“皇上早就将胡为先案定归司隶院审查,昨日世子与晋王殿下回朝,皇上率百官于宣华门亲迎时,更是大手一挥,让人把胡为先押去了司隶院大牢之中,如今却突然说这案子不归司隶院了……”

他话音一顿,抬眼看沈殿臣:“天子金口,一言九鼎,沈阁老此举,岂非要皇上朝令夕改?”

“难不成明知司隶院未必干净,也得把人交给司隶院去审?”沈殿臣冷着脸回望,质问出声。

未必干净四个字令殿中众臣倒吸口凉气,谁不在心里感慨一句,到底他是内阁首辅,这话换做旁人谁还敢说?

真激怒了昭宁帝,当下脑袋搬家,这话里冲着的可是永嘉公主。

果然昭宁帝拍案,动作倒不算大,声音也不是极重,可也能彰显出他的不快来:“沈卿慎言。”

宋云嘉在沈殿臣再接话前叫了他一声:“无论是陈士德案,还是冯昆案,乃至冯昆横死大理寺监牢一事,司隶院都处置的极为妥帖,想来阁老也挑不出什么错处吧?

公主行事,或有不当之处,但也为她年纪尚小的缘故。

先前皇上已经有了定论,令我提点教导。

怎么今日阁老口中,却成了司隶院未必干净?我倒想请问阁老,何以有此言?”

姜承德是个不厚道的人,附议也就是嚎了那么一嗓子而已,真有人跳出来替赵盈说话了,他又把头缩了回去。

沈殿臣也没打算指望他:“小宋大人是觉得,即便有孔大人的奏本,即便殿下认了孔大人弹劾所言,胡为先案仍然该交司隶院审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