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明天要登基+番外(271)

作者:春梦关情 阅读记录

他慢悠悠继续说:“不然你以为老百姓为什么管它叫仙山?”

物阜民丰是不错的,这地方人杰地灵,说不得随便一座山就浑身都是宝,资源相当的丰富,从野味到名贵药材,打出来的猎物还能扒了皮毛拿去卖,总之是真能养活人。

但是现在——

宋乐仪狐疑朝着山脚下方向望去。

他们的马车停的稍微远一些,并没有完全靠近山脚。

她远远望去,此处山脚下设有个类似于茶寮的寮棚子,五六个青年壮汉聚坐在一起说话喝茶,时不时往他们马车方向看过来一眼。

宋乐仪拧眉:“那是些什么人?山脚下怎么会有个茶寮呢?”

“那不是茶寮。”宋子安沉了脸色,阴沉道,“我知道此时便就是从两年多之前起了。

有那么一日,城里的猎户要进山去打猎,到了山脚下被这伙人给拦住了去路。

他是个急脾气的人,身上有有些功夫,手脚也灵活,相争不下就打了起来。

起初也没当回事,自认倒霉而已,想着隔天再进山也行,不急在这一日就算了。

可打从那天起,他就再没能进山打过猎。”

封山。

赵盈脑海中立时蹦出这么两个字。

朝廷有时是会下封山令的,这就跟海禁是一个道理,或是闹山匪贼寇,或是山里有什么秘密的。

宣宗朝时封山令多达二十三条,几乎全国各地都有山头被官府封起来,更有甚者派重兵把守,不许百姓出入上山。

那是在山里造兵器,这事儿赵盈知道。

可是扬州府没有封山令。

扬州知府衙门也没这个权力封山。

昭宁帝的天下是四海升平的,早没了战火纷纭。

既是八方来朝,自是兵力鼎盛,不需要封山造兵器。

是以昭宁帝登基快二十年,封山令是一条也没下过,就连开采矿石的山里,也至多将矿产圈起来,派兵驻守,寻常百姓也不会靠近,但别的地方该打猎打猎,该采药采药,官民互不相扰。

“这些人守在此处,不让百姓进山,官府也不管?”

宋子安好似讥笑了一声,但是声音太轻了,谁也没听清。

等到侧目去看他面上表情,又发现他面无表情,连眼角都没抽动一下。

赵盈抿唇:“小舅舅?”

“当然是要管的,抓起来关了两天,就给放了,可老百姓还是进不了山。”他这回真真切切从鼻子里挤出声音来,哼了一声,“抓了这些,还有别的人在这儿守着,要不然就不守着,等人进了山,没走多远,就有人窜出来把你绑了,也不真弄伤了你,绑起来扔出山,反正是不叫你进。

老百姓不干呐,围着府衙闹了好久,得有两三个月吧,这事儿就没完。

章乐清是个好官儿,处处为百姓着想,就又抓了人,大开府衙大门,升堂问案。

这大刑也懂了,还打死了一个,人家咬死了不松口。

再过一些时日,他寻了个理由,说是城中有户人家,家中亲眷身染怪病,请了一道人去看过,说是这座山中有仙灵,从前庇护着他家里人,可近些年受了惊扰,所以才有此事。

人家家里有钱,肯出银子,城中百姓但凡需进山的,按人头发,每人每月一两银子。

但就是不能告诉老百姓,到底是哪户人家干这种事,说是给人知道了,越发惊动激怒仙灵,他家里人大概就活不成了。”

赵盈听得眼角直抽。

这都是什么乱七八糟的破借口?这样鬼话连篇的扯谎竟也有人信吗?

宋乐仪显然也是这样想:“这不胡扯吗?这也信的?”

“怎么不信?山反正是进不去了,再闹下去也没结果。官府这样说,就摆明了是偏袒人家的,章乐清素来官声不错,扬州百姓其实大多都很信他,况且那银子是实打实的,谁会跟银子过不去?”

宋子安挑眉看她:“一两银子你觉得不值什么吧?根本看不在眼里吧?”

宋乐仪一时语塞。

她向来不敢过分挥霍,怕旁人攥着她逾越奢靡为难她父兄,但她出门去吃个茶,听个戏,一日也不知要花多少银子。

她确实觉得不值什么。

宋子安见她不吭声,才继续道:“你宋大姑娘买只镯子,就够庄稼百姓过一年的了。

人家肯出钱,按人头发银子,一个人一年能得十二两,就是躺在家里什么也不干,也够活着的了。

虽然是不叫他们进山了,可这不就等于是人家占了山,出银子养着他们这些人,总不会叫他们饿死。

这样的好事,谁不干呢?”

确然是好事。

但宋子安有句话说得对,这是占山!

山田地庄,那也都该归朝廷所有,从来也没有私人占去这一说的。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