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明天要登基+番外(590)

作者:春梦关情 阅读记录

看来他是打心眼里看不上了。

杜知邑倒淡淡的:“人家好歹曾经连中三元,如今这福建巡抚做的津津有味,你倒先瞧不上。”

赵乃明翻了个白眼:“他在福建巡抚的任上十几年时间,毫无作为,甚至如今闹出这么大的案子,别说是我,朝野上下,谁能看得上他?

连中三元的大才子,他一定有真本事,可那又怎么样?

为人作官,他也不过如此罢了。”

杜知邑眯了眯眼:“我早几年时听说沈阁老曾经上折,要把他从福建巡抚的任上拉下来,后来没成,这事儿你知道吗?”

赵乃明竟点头说知道:“皇上念旧,和贵嫔娘娘有关的一切,在皇上的心里,都是格外不同的。

当年事情闹的大,满朝文武无一人为贵嫔娘娘出头说话。

其实你想想看,连宋尚书都避了此事,更何况是外人?

邹尚敬很会揣摩上意,一点不像是迂腐文人做派。

哪怕他只是为贵嫔娘娘说过那么两句话,漫漫岁月悠悠过,无人提及时皇上恐怕连邹尚敬何许人都抛之脑后,别看他是一省的巡抚。

但有人提起,他总会想起邹尚敬心里是敬着贵嫔娘娘的,仍然会高看他一眼。”

所以哪怕是沈殿臣牵头,也没能真的把邹尚敬给拽下来。

杜知邑点着手背想了很久:“他倒是会做官。”

“清清白白,只做官,不图财,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这种人朝廷里一抓一大把,他算是典型的,靠着那点曲意逢迎的小聪明,一跃成为一省巡抚。”

赵乃明啧声咂舌,语气里都满是不屑:“寒门出身的孩子,做到这个位置上,还能稳坐十几载,他够光宗耀祖了。

今岁也得有四十多了,再过些年,他官做够了,辞官致仕,还能得个衣锦还乡。”

其实这些年间邹尚敬为官不易。

这也就是为什么他虽为福建巡抚,却对福建省的事情插不上任何手最根本的原因。

朝中无人,提起邹尚敬,人人都想起十几年前那点破事。

连沈殿臣这种一贯只做和事老的人都看不上他了,旁人就更是如此。

赵乃明叹了口气:“他来是干什么的你知道吗?”

“还能干什么?”杜知邑一耸肩,“钦差出行,以常恩王殿下为尊,连皇上亲生的惠王都要靠边站,邹大人这样眼尖心明的人,你中毒滞留随明县,你说他能干什么来的?”

无非献殷勤,顺便把自己摘干净,表示福建大小官员历来行事与他一概无关。

真是可笑。

“堂堂福建巡抚,大小事务他皆有督责之权,现在跑来说这些和他无关——他就是没有参与其中,那也是失职,有什么可说的?”

“他来都来了,总要见上一面的。”杜知邑是一向的心大,反倒来劝赵乃明,“等回头到了福建,不一样要见他?

最起码人家现在姿态放得低,也没端着福建巡抚的款儿给咱们下不了台,这总算是一件好事吧?”

这话倒是真的。

邹尚敬于官场再没人脉,他总归在福建巡抚的任上做了十几年的时间,福建的大事小情依照他的行事风格,指定是门儿清,不过是嘴上不提罢了。

所以他肯配合,应该确实是能省去不少麻烦。

赵乃明果然缓了一瞬:“只是就不要让惠王一同去见他了。”

杜知邑唇角一味上扬,不动声色笑起来,后来缓缓站起身,拿了那只空瓷碗,说了声好,缓步出了房门。

都是千年的狐狸,话总是点到即止便可。

邹尚敬是不是真的甘心就这样辞官是未知之数,他因宋贵嫔之事上的位,在昭宁帝心里有了不一样的地位,这样的境况会不会想延续到赵澈身上——

杜知邑甫一出门,有小厮猫着腰上来接过他手里的托盘,又退到一旁不发一言。

天清气爽,是个会友见客的好日子。

邹尚敬不想的话,也不会来走这一趟了。

·

才过正午都不足半个时辰,邹尚敬的马车停在了官驿外。

他好像真的是个没什么官威和官架子的人,随行也不过三五人而已。

福建的局面这么乱,他倒不怕有人趁他出行下什么黑手。

也不知他是心大,还是觉得自己命硬。

他官做的大,但出身不高,钦差原本为查案而来,他这个福建巡抚能不能摘干净都还不知道,更别说赵澈等人出身尊贵,更不可能出门来迎他。

是以在官驿外,他甚至连杜知邑的面都没见上。

一直等到进了驿馆中,东侧手边有三间偏厅屋子,杜知邑就坐在堂屋中等着他。

人进了门,杜知邑不动声色把他打量过一番。

读书人就该是这幅模样。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