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明天要登基+番外(739)

作者:春梦关情 阅读记录

从前朕也无意插手这些事,男孩子,总是要胡打海摔的长一场,等到长大了,才能有真本事,难不成要凭朕护着他们一辈子吗?

永嘉是公主,是女孩儿,自然不同。”

不同个屁。

曹惟生还是没忍住在心里骂了两句。

那就是宋贵嫔不在了,要是还在,有她护着惠王,天子还不把这个儿子当眼珠子一样看待,岂会任由这些人揉搓他?

真把他扔到兄弟堆里去厮杀一场,宋贵嫔见了还不心疼死,到天子跟前掉两滴泪,皇上就什么也记不起了。

现在当然是这么说了。

曹惟生面上应承着:“所以老臣说,是各有各的好处。

只是老臣实在不明白,皇上如今心里究竟是怎么想。

东宫储君,国之根本,老臣以为,此事并非圣心独裁之事。

安王的案子一拖再拖,自他回京奔丧,被宋尚书拿入刑部大牢至今,这也有大半个月过去,皇上的态度是并不明确的。

现在看来,皇上其实早有了决断,只是一直未曾在姜尚书等人面前表现出来而已——皇上是不想有人私下里给安王传递任何消息?”

昭宁帝面上笑意更浓:“老师又说对了。”

·

安王成婚尚不足半年时间,天子一道恩旨,准他所请,许他与王妃和离,且又格外开恩,许王氏自由之身,不必遣回原籍去。

和离的圣旨派下来那天,王氏于安王府中喜极而泣。

她早就等着跟赵清和离,行李细软一应竟全都是收拾好了的,当天就搬出了安王府。

太原王氏家大业大,在京中也是有些产业的,留了人在京中打点,和离之事王氏不敢瞒着家里,也早写过家书,那封家书还是她求到赵盈跟前,托赵盈代为急送至太原府,交到她父亲手上去。

而赵乃明钦差一行,就是在王氏搬离安王府那个时候,浩浩荡荡的入了城。

钦差行驾自安华门入城,赵乃明与杜知邑一人一马,叫围观的百姓挪不开眼,但独不见惠王赵澈身影。

两侧百姓交头接耳,一面议论着赵乃明与杜知邑何等风采不俗,一面又念叨起赵澈来。

“到底是皇上亲生的皇子,纵然都是亲王之尊,派头也要更大一些,这钦差返京,偏就只有惠王殿下乘马车而来,你瞧,常恩王爷还要打马行在前头。”

“听说当初钦差离京往福建那会儿,皇上的圣旨是要常恩王爷为主事之人的,惠王殿下这样,岂不是僭越大不敬?”

“什么大不敬,人家是皇子,是贵嫔娘娘生的皇子。”一旁圆脸大肚子的男人啐了两口,一口朝着说话人的方向,一口是朝着车队行进的方向。

高头大马走在前头,距离身后马车有些远。

街道两旁吵杂热闹,马上的人低声说着什么话,就更没有人能够听清了。

杜知邑拉着缰绳缓行,噙着意味不明的笑:“王爷倒真不怕惠王将来恨上您?”

赵乃明都没看他,目不转睛直视着前方:“钦差返京,这本是规制,何况大破福建贪墨案,自安华门入城,缓行至宣华门外,再入宫觐见,复旨交差,一向不都是如此的?他恨我什么?”

他话音落下,才偏过头来,扫过杜知邑一眼:“他自从伤了腿,性情大变,时而装的柔弱可怜,时而又是残忍暴虐的德行,他爱记恨谁便记恨谁去吧,横竖我是无所谓的。”

他固然是不怕。

眼看着有福建的功劳在身上,昭宁帝能顺理成章给他指婚,和亲联姻,地位与从前大不相同。

反正公主对惠王也就那样,惠王伤了腿成了废人,也不会再有人真正把他放在心上,看在眼里。

杜知邑高高的挑眉:“王爷说什么便是什么吧。”

之后便再没别的话说。

钦差一行至于宣华门外时,本该百官相迎方是正礼,不过宋太后丧期不久,朝中还有安王案,这些礼节昭宁帝就旨意礼部全都给省了,只是叫内府司看着封赏的定制,还有吏部那里也另有交办。

赵乃明和杜知邑就连入清宁殿回话,都是四下里再无旁人的。

而赵澈断了腿的事,则是在当天下午,就在各处都传开了——

起初还是赵盈匆匆回宫,才惹人注意。

她自从做了这个一品司隶令,就很少回宫去了。

入宫除去请安外,也是到清宁殿去面圣,都是为着有事儿才肯到宫里走上一趟。

现而今惠王回京,本来姐弟情深,惠王又跟着立了功,原该出宫来看她,好好聚上一聚,但却恰恰相反,惠王始终不曾露面。

昭仁宫的禁足虽然解了,但比之从前清冷了不少,是以昭宁帝大手一挥,把赵澈暂且挪去了慈仁殿。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