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明天要登基+番外(747)

作者:春梦关情 阅读记录

这会儿他拱手也上前,重新与赵盈比肩而立,叫了声皇上:“臣以为此事倒不必再大动干戈的声张,就连问罪高士吉,也不宜直接派人到凉州捉拿,以免再生出第二个闫达明来。

高士吉在凉州任总兵多年,掌凉州军权,万一狗急跳墙,于眼下局势绝对无益。

一则此时还要再传召王氏返京,再去问宋尚书当日情况,便就先把这些事宣之于众。

可事实上赵清已经于刑部大牢中服了毒,就算他曾经跟高士吉合谋,意图造反,他既身死,旧罪不究才是。

现在要问的,只是高士吉的通敌之罪。”

昭宁帝沉着声,终于开口:“依你所言,朕倒要好声好气把他请回京城,再于京中设局,把他拿了问罪?”

沈殿臣还没应声,昭宁帝已然拍案而起:“造反!通敌!这样的罪名,你为内阁首辅,却跟朕说这个?”

他说这样的话又有什么错?

连赵盈都知道,沈殿臣所言是再正经不过的道理了。

高士吉敢通敌,现在真把他逼急了,他就不敢举凉州之兵造昭宁帝的反吗?

去年刚经历过两场战事,大齐如今哪里还能再战?

北国于去年一战虽也遭到重创,可要是高士吉真的与北国里应外合,这大齐江山岂不岌岌可危?

把人骗回京,不动声色拿下便就是了。

外阜武将入京是不许带一兵一卒进城的,哪怕是他总兵府的府兵,一路跟着回京来的亲兵,也全都要留在西郊大营,而后只身进城。

进了城,就如同老鹰折断了翅膀,还不是任人宰割。

她自然也有盘算。

拿这个条件要挟高士吉不是不可以,但她不需要。

徐冽要入军中,凉州本是首选,之前舅舅一直说此事得等上一等,总要有个更好的时机,才能把徐冽推出去。

结果这一等,京中接二连三的出事,此事又只能暂且搁置下来。

徐冽赋闲京中,高士吉嘛,有把柄短处被她攥着,他并不是忠心不二的,是不得不追随,说不得他若有机会,都会痛下杀手,反正只要她死了,他的秘密就再无人知晓。

与其用这样的人,赵盈还是更愿意把他拉下来,用徐冽换下他。

这才有了今日这一场戏——没错,就是一场戏。

所有的人,不过是被她摆上戏台同场的一个个角色罢了。

从王氏的手书,到沈殿臣与她一同入清宁殿,每一步她都早在王氏求自己想法子叫她好跟赵清和离那天,就已经想好了的。

赵盈抿着唇:“父皇您息怒,事情已经出了,赵清想造反,高士吉要通敌,现而今您生气,也只是气坏自己身子罢了。

去年柔然和北国同时来犯,儿臣虽然没说,但儿臣知道,沈阁老跟您提过,舅舅也提过,朝中是有内奸的。

这件事情一直没有摆到台面上,不也是一则无实证,二则怕打草惊蛇,惹得内奸狗急跳墙吗?

沈阁老所言,儿臣也认为是对的。

父皇固然生气恼怒,高士吉是有负皇恩,可当务之急是要解决此事,这样的人断断不能再任由他于凉州军中作威作福,手握一方重兵。

如果大张旗鼓再派钦差前往,不仅仅是打草惊蛇这样简单。

父皇细想,福建案才告一段落,闫达明这个福建总兵,伯爵之尊,做了那样令人不齿的勾当,大肆敛财,几乎自立为王,坊间百姓已是众说纷纭,现在再闹出高士吉的通敌案,天下百姓又会怎么想呢?”

这些军中武将,手握重兵,不可谓不受朝廷重用。

位高权重者,总是这样持身不正,到底是朝堂风气如此,还是天子识人不明呢?

贪墨案叫百姓不满,闫达明搜刮的都是民脂民膏。

通敌就更不用说。

去年两场战事,即便是远离战火的地方,不也是怨声载道吗?

或是征丁,或是家里本就有人在军中当差,总之只要起了战事,对百姓而言就总是灾难。

赵盈的一番话,令昭宁帝沉默下去。

沈殿臣暗暗松了一口气。

这些话不是他不会说,也不是非要赵盈说出来皇帝才想的明白。

归根结底,是天子如今不待见他,他说什么,皇帝都会小题大做,借题发挥,跟他本身所言究竟是不是荒谬,根本就没有关系。

要如何不动声色拿下高士吉,具体如何还要同吏部兵部甚至徐照这个禁军统领一并拟个章程出来。

赵盈是无心再插手这些了,她该做的做完了,就要往后退一退。

等高士吉被捉拿归案问了斩,都不用她开口,凉州总兵一职出缺,自会有人首先想到徐冽。

而昭宁帝也是乐见徐冽上位的。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