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明天要登基+番外(793)

作者:春梦关情 阅读记录

沈殿臣抿唇:“姜氏谋逆,获罪问诛,满门抄斩,连带先瑞王也废为庶人,赐下毒酒一杯,老臣斗胆,想请问殿下一句,此案督办是由司隶监周大人及刑部宋尚书,其中可有什么疏漏之处吗?”

姜家还能有什么疏漏之处。

从头到尾,赵盈是一点活路都没打算给姜家人留下。

周衍和宋子安亲自督办抄家的事儿,谁也别想在他两个人的眼皮子底下翻出天。

唯一值得人拿出来说嘴的——

姜子期。

事实上姚玉明在这件事上做的也算隐秘了。

就是她多多少少有那么点子有恃无恐。

姜家一出事,所有人都被禁军把守,女眷暂押府中,男丁押入了司隶院大牢来。

当时赵盈就吩咐过周衍,要对姜子期格外照顾。

人是一起抓回来的,不过进了司隶院,姜子期就跟他那些兄弟们分开关押了。

他在司隶院的牢中待了连半天都不到,赵盈怕他胡闹起来,把人给药晕过去,然后让周衍安排软轿,从司隶院后门抬出去,抬到了姚玉明私下里早就置办好的那处宅子去。

后来给姜承德定罪,姜氏满门抄斩,那会儿已经没有人在意姜子期这个从来不受宠的庶子身在何方了。

周衍跟宋子安都知道这件事,赵盈告诉的。

宋子安深以为此事不妥,但架不住赵盈不搭理他。

他还不得不跟着周衍一块儿粉饰太平,从死牢里弄了个身量年纪都差不多的出来,反正是抄家,砍了头谁知道哪个是姜承德,哪个是姜子期,哪个又是不相干的刑部大牢的死囚呢?

横竖姜家一门上下三百余口,尸身一具不少就是了。

之所以说姚玉明她有恃无恐,无非是因为有她在。

其实那个时候监国摄政的圣旨她就已经拿到了。

这种偷天换日,瞒天过海的法子,本来该把姜子期送离京城,哪怕是姚玉明舍不得,给人安置到京郊去,隔三差五的寻个由头出城去看一眼也就是了。

总要等上个一年半载,姜家的风波彻底过去,赵盈也从监国摄政真正当上皇太女,事情全部都落定下来。

到那个时候,姚玉明她哪怕是大大方方把人接回京,就当个面首养在身边,又有什么不行的呢?

换个身份,旁人再如何认得姜子期那张脸,姚玉明说他不是,她也说他不是,谁还敢说他是姜家庶出的四郎姜子期呢?

这不,麻烦就来了。

坐以待毙,等着对手先出招,从来不是赵盈的脾气。

以前要韬光养晦,所以不得不见招拆招,现在却大可不必。

故而赵盈指尖点在面前桌案之上,随着那一声声沉闷响声的发出,她清脆悦耳的声音合着那样的闷响一起传入沈殿臣耳中去:“姜子期,孤偷梁换柱,把他给换了出来,人给明康送去了,明康中意他,想养着他,哪怕当个玩物一般,等没了兴致,自然丢开手。

孤倒好奇的很,这等私密之事,阁老究竟是从谁的口中听来的呢?”

这固然是私密之事。

能够走漏风声,是沈殿臣太有本事。

当是从姜家一出事,沈殿臣就始终盯着姜家的一切。

整件事情,只有周衍和宋子安二人经手过。

姚玉明就怕节外生枝,闹出不必要的风波,给她带来麻烦,也恐怕保全不下姜子期,安排在姜子期如今小住那个院子里伺候的人,都是姚玉明安排了人,专程到商行去从外头买回来的,全都不是京城人,谁也没见过姜子期,谁都不认识他。

若说这样都还能有人走漏风声,那只能是周衍和宋子安当了叛徒,再不然是姚玉明派去商行买奴才丫头的心腹出卖了她。

显然都不太可能。

赵盈面色如常,笑意反而愈发浓郁:“阁老倒是好有本事,孤和明康把此事做的这样隐秘,阁老不过短短时日,都能察觉到姜子期没死,还敢到司隶院来以此事要挟孤。

孤确实是佩服,阁老也不亏是在朝为官几十年,内阁首辅的交椅稳坐十年之久的人。”

沈殿臣的来意没讲明,赵盈就已经先给他挑明了。

他就是在要挟。

只可惜,他想错了。

赵盈没给他开口的机会,扬声反问他:“阁老是凭什么认为,今时今日的你,还有资格在孤面前谈条件,甚至敢来要挟孤的呢?”

“你——”

沈殿臣终于险些隐忍克制不住。

他鬓边青筋凸起,咬紧了牙关:“殿下所求,不止于此。

皇太女,不是人人都好当的。

臣为内阁首辅,殿下如今在朝中只手遮天,可太极殿升座,没那么简单吧?

亦或者,殿下大可以学一学皇上御极之初那样,大肆杀伐,将朝中不服不满你的人尽数杀光。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