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长子的科举人生(19)

作者:风过叶落 阅读记录

与顾云书一样,顾长安作为侯府世子,身边也是有着护卫保护的,这是侯府历代传下来的规矩,就连护卫的数量都是一样的。

朝堂争斗,腥风血雨,虽然有着潜规则,不直接使用什么暗杀之类的手段。

但那些皇子之间尚且难免,更何况普通的世家大族,两方没有任何关系的政敌之间。

现在新皇登基五年了,朝局也算是平稳了下来,情况好了很多。

像是当初皇子们夺位的时候,那顾云书身边没有十个人跟着,都不敢出门上朝,至于说出京城,那不带上个几十号人,就很有可能回不来。

当然,这也有很大程度上,是那些皇子们碍于先皇,不敢直接对自己的兄弟下手,就想尽办法的试图削弱对手的左膀右臂。

不过,顾云书会被这么针对,也不只是因为这个,更多的还是由于王家。

当年边关一战,六万将士埋骨黄沙,这样天大的祸事,如果没有人担着,那原本只是想去边疆,捞一点政绩的太子就下场堪忧了。

那时候,储位之争正是最激烈的时候。

要不然,堂堂一国太子,也不会为了点政绩,就跑到边疆去吃苦。

可谁能料到,不过一时不慎,轻敌冒进了些,最后竟然会酿成那么惨痛的后果。

这真相若是送到皇上的面前,再有着其他几位皇子落井下石,本就岌岌可危的太子之位,怕是就再也保不住了。

当此危难之时,即便是知道对不起王家,可顾云书也没有任何办法,只能是把所有的罪名,都推到了当时的主帅,王玄宁的头上。

其实这么大的事,想要瞒过暗卫势力遍布天下,各个府邸盯得无孔不入的皇上,顾云书也知道是不太可能的。

不过他赌的便是皇上不会为了一个死人,去为难自己的儿子,哪怕那个人立过再大的功劳。

更重要的是,先皇那个时候还并没有废立太子的心思,即便在这件事情上,太子确实犯了非常大的错误。

而事情也确实如他想象的一样发展了下去,皇帝震怒,王家满门抄斩,这件事也随之被埋没了。

不过其他皇子,可不会轻易的相信,即便这件事平息的十分迅速,他们也是一直盯着不放。

王家的旧部有很多,都是他们帮着才逃出去,有机会潜藏下来的。

甚至就连苏锦都是他们给偷着运了出去,才得以存活下来。

至于目的也很简单,就是希望有朝一日能帮助王家翻案,把太子给打倒。

而顾云书这个知情人,自然是他们的第一目标。

沈芳舒并不清楚,为什么那个时候,他几乎只要在家,就把儿子带在身边。

那并不是他想借着儿子去接近自己的夫人,而是他真的怕。

在那个被众人盯着的时候,他太怕别人会抓他的儿子来威胁,所以他必须得把儿子带在身边,甚至连门都不敢让儿子出。

王家的倒台,不只是沈芳舒一个人黯然神伤,其实顾云书当时也不好过。

虽然他自幼锦衣玉食,高高在上的并不把别人的命当做命,尤其是自己情敌的命。

但王家被满门抄斩,他心中要说全然没有波澜也是不可能的。

更何况,因为这件事,他被几位皇子盯上,日子过得是战战兢兢,小心翼翼的。

太子那边虽然因为这件事,更加的倚重信任于他,但对于顾云书当时的处境,却起不到半分作用。

可以说,若不是出身于侯府,乃是有着四代底蕴,百年传承的大族,就凭着这件事,顾云书早便死个百八十回了。

不过这件事,顾云书却不敢跟任何人说,尤其是沈芳舒。

对方知道的不过就是他当年落井下石的事情,便这么多年都是冷着一张脸,对儿子也不太搭理。

若是让其知道,这个建议都是他出的,是他一手将王家推入了深渊,那后果他就不敢想象了。

第11章

顾云书带着人到清风苑的时候,这里已经是乱成了一片,柳若兰还在昏迷之中,那些被迷药弄倒的下人也都没有醒来。

皱了皱眉,让刘忠全接管这里的事情,并派人去请大夫,他直接向自己孙女失踪的屋子走去,想要查看一下。

可刚走了还没两步,顾云书便停了下来,转头看了眼跟在他身后,寸步不离的儿子,忍不住有些无奈的说道:

“你媳妇现在已经昏迷了,你不过去看一看吗?”

要说对柳若兰这个儿媳妇,顾云书还是挺满意的,出身书香世家,而且处事得体,温柔娴淑。

就连对于苏锦,也能维持着明面上的和平,没有因为自己夫人刻意的偏袒,就闹出什么事情来。

当然,就连自己孙女被偷走了都不怎么在意,本性便有些凉薄的顾云书,自然也不会是真的关心自己的儿媳妇。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