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山村人家(26)

作者:万山横 阅读记录

到了六月中旬,香菇厂那边,房屋渐渐修缮得差不多了,漫水桥的装修也接近尾声。佳慧终于从网上挑到了合适的复合木地板。她先后挑选了价格相似的七八款地板,分别买了样品,拿回来几经比较,最后选中了其中一款米白色的。铺地板是最简单的,镇上请个师傅,半天时间就把楼上几间房都铺好了。楼上楼下亮堂堂的,让人再难想象出这里几个月之前的阴森。

半坡下的小路也已经铺设完毕,冯小河和姑爹先把路面修平整,再铺上猪圈里拆下的石块,最后用水泥和砂浆找平。大姑有空了也来帮忙,几个人整整干了两天,才把一米宽的小路从坡下铺到门前的水泥路旁。水渠上的那几块条石,被抬到坡上做了宽宽大大的石阶,因为姑姑觉得老石头不够结实,也不够平整。他们另外用水泥和钢筋做了更结实的踏板,宽宽绰绰的,放到沟渠上充当小桥。

路修好的那一天,他们把水渠也打通了。溪水从上游的那一端涌进来,流过硬化好的U形渠,绕过菜地,又从下游的那一端流进了溪里。起初水还是浑浊的,没多久,水渠里的水就清可见底了。这让姑姑非常兴奋,本来,她对大费周章在园子里修一条水渠颇有些不以为然,现在却满心欢喜地猛夸了一通,还建议他们在渠里养几条鱼,这样就什么时候都能吃到新鲜鱼了。

现在站在樟树旁朝下望,弯弯的水渠在太阳下闪着光,像条明亮平滑的缎带绕过坡下的空地;而大大小小的石头铺成的路则像一条豹纹的缎带,从路边一直延伸,依次从两段水渠上穿过,来到半坡下的石阶。

路通了之后,佳慧把奶奶和七宝带来参观新房子。七宝之前来过两次,每次被问到她的茉莉花要栽到什么地方,小丫头都掉头就走,意思是根本不承认这个破烂地方就是她的新家。但装好的房子改观了她的印象,她在楼上楼下跑来跑去,最后郑重地在樟树旁找到一块位置,要大姑帮她把宝贝花种在那里。

佳慧带奶奶看了一楼靠南的两个房间,说:“这两间房是您和我外婆住。您先来的,您先挑!”

奶奶笑得合不拢嘴,谦逊道:“说的什么话!这么好的屋,我挑什么?我住哪间都是享福!”

她唯一不能理解的是厕所的那个抽水马桶。“这是个什么东西?……坐在这上头屙屎?这多不方便!到时候屋里臭烘烘的,还怎么住人!”

“奶奶,马桶才方便!上厕所不用蹲着,年纪大了站起来也吃力。”冯小河亲自给她示范了一遍,“你看,一按这里就冲得干干净净的,旁边墙上还有个扶手,站起来的时候可以抓着扶手。这好不好?都是佳慧设计的,就为了方便你们两个老人。”

从漫水桥回来后,佳慧和冯小河盘了一下账,两处地方的人工费花了五六万,材料费十多万,再加上购买洁具、太阳能热水器,所有的花费加起来才十八万过点。再加上香菇厂修缮屋顶和搭建大棚的六万多,总共花费不到二十五万元。

当然,这其中不包含姑爹和姑姑的人工费,还有姑姑包饭时用到的蔬菜和腊肉。他们即使给了,姑姑也绝不会要,甚至还要吵佳慧,“你帮我插秧栽红薯,我是不是也要给你算钱?”

这年月的人工和材料还是便宜啊,佳慧算完账,内心不由感慨。到了现在,她才真正放下心来。这段时间花钱如流水,她每次都心惊胆战,因为七月份菇厂就要买原料制香菇棒了,得留一笔启动资金。如今还剩近十万,厂子正常启动应该没问题了。

他们的房子还有很多收尾的工作,路边要修车库和围墙,房前屋后要收拾利索,坡下菜园要尽早开垦……,但佳慧等不及了,从新房回来的第二天,她把孩子丢给奶奶,把图纸扔给冯小河,自己开车出了门,到邻县接外婆去了。

第11章 外婆家

从平安市到沙河县的外婆家,开车过去要三四个小时。这条路佳慧很熟悉。上辈子,每年春节前,她和冯小河都会回去看看老人,再绕道回奶奶家。在他们买车前,这段旅程尤其麻烦,需要在各个客运站转来转去,有时甚至要在路上耗一天。

外婆去世后,佳慧就很少回沙河县了,——她跟她妈见面半小时就会吵架,相见不如不见。

佳慧曾经非常讨厌母亲,厌恶她的刻薄、她的暴躁和她没完没了的抱怨。明明能好好说的话,她却一出口就成了呵斥和责骂。虽然外婆经常说她是刀子嘴豆腐心,但刀子嘴照样会伤人,甚至伤得更重。

但时隔多年,佳慧反省自己的人生,却不得不承认,她最像的便是母亲。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