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山村人家(29)

作者:万山横 阅读记录

佳慧朝前倾了倾,离外婆更近点,说:“我也是这么想的。婆婆,我们在香菇厂旁边有幢房子,两层楼,可宽绰了,你跟我过去住吧,顺便帮我带孩子。”

可怜的外婆一辈子生活在这个小院里,从没走出过沙河县,闻言有点恐慌,“好是好,可是……”

“真的婆婆,菇厂天天好忙的。”佳慧大打亲情牌,“带孩子”这个借口真好,不用白不用,“马上要种菇了,七宝没人带,天天扔沙堆上玩儿。到了冬天还要腾出人手摘香菇,越发顾不上她……”

外婆极为心疼,嘀咕道:“小小的娃儿,怎么能扔沙堆上……”

“那你跟我去嘛,你暂时去住两个月。”佳慧诱哄道:“我把小河奶奶也接过去了,跟你做个伴儿。那边也不像城里住得窄。家旁边有山有水有菜园,跟你家一样一样的。”

外婆听说只是暂住两个月,神情有所松动,想了想说:“好,你告诉你妈、你舅一声,就说我到你那边住几个月。”

这是自然的,哪怕舅舅和她妈也不是经常回来看望老人,但出远门这种大事,肯定还是要提前跟他们商量的。

吃过了饭,佳慧就给她妈和她舅分别打了电话,让他们明天回来一趟。她妈倒没说什么,舅舅却有点支支吾吾的,问有什么事,说他上班脱不开身。佳慧也不让他为难,干脆把时间改到了两天后的周日。

第12章 娘家人

午饭刚吃完,外婆就开始准备晚饭了。她让佳慧到后院圈着的栅栏里逮了只鸡,杀了烫毛,准备晚上做个土豆烧仔鸡。又到菜地里摘了新鲜水灵的黄瓜、辣椒、茄子,和一大把嫩嫩的红薯苗,还挖了半篮小土豆。在忙活这些事的时候,她有点心神不宁,老年生活即将发生的巨变让她有些措手不及。

佳慧有点心疼。外婆一直是那种农村的小女人,外公活着时,家里全靠外公拿主意。外公去世后,遇到大事她都要问问儿女。她为人和善,又勤快爱干净,这种人按说应该跟子女和儿媳都会处得很好的,但上辈子,她却是一个人在老宅里去世的。

这件事是佳慧一辈子的痛,想起来就无法呼吸。一个孤独的老人,死在了漆黑的乡村老屋中。儿女和孙辈都不在身边,没人知道她死之前经历了什么。这让佳慧无法原谅自己,更无法原谅就住在沙河县的母亲和舅舅。

在外婆的葬礼上,埋怨了父母大半辈子的母亲,大声嚎哭着“妈呀,你回头看看我,你看看我呀……”,那时她的哀怮也一定是真的。但这一点也不耽误她在葬礼后跟舅妈吵架。两个女人宛如前世的仇敌,都认为对方应该对外婆的死负主要责任,而懦弱的舅舅对这种局面从来都是毫无作为。

她们之间的争端从外公生病时就开始了。外公作为公家人,生病住院是可以报销大部分的。但他病的时间长,那么报销之外的那部分医药费总要有人出的。舅妈认为都是儿女,这笔账理应平摊;母亲一听就火冒三丈,从舅舅顶替工作时开始数落,又说到外公后来给钱帮他们买房子等等,越说越生气,合着好处都让他们占了,该出钱出力的时候就想着平摊了?而舅妈反唇相讥,认为外公外婆这些年也补贴她不少,还帮她供女儿读书,做人不好这么忘恩负义的。

佳慧那时在外地读大学,这些细节都是从亲戚口中或外婆的叹息中拼凑出来的。她外公好强了一辈子,从单位内退后承包过果园、返聘去厂里当会计,勤扒苦做攒了钱,贴补这个贴补那个,老都老了,还要在病床上受这种苦。佳慧不知道他有没有后悔年轻时的决定,但肯定也极为寒心吧。

在亲戚们劝解下,医药费最后还是舅舅家出了大半,毕竟他们两个人上班拿工资,经济境况要比母亲强。母亲也出了力,外公去世前后,她跟外婆搭手,日夜陪护,只有佳慧请假回来时才能休息几天。而舅舅舅妈声称工作忙,孩子读高中也正是吃紧的时候,每次都是甩着手过来聊两句就走。

可能也正是因为外公生病时闹得太难看,外婆后来始终坚持要一个人生活在老宅。她一定再也不愿意看到儿女因为她的养老问题再起争端吧。再说城里有什么好呆的?住在别人屋檐下总要受拘束的,哪怕那人是她亲生的儿女。

傍晚佳慧跟外婆正准备吃饭,接到了表弟的电话,罗子逸亲热地喊她姐,问她什么时候回来的,寒喧了几句又问:“是不是奶奶有什么事?我爸说你下午打了电话的,让我们回去。”

罗子逸小时候是跟外公外婆长大的,跟老人一直很亲。母亲和舅妈虽然势同水火,但表姐弟之间一直都还相处得可以。佳慧便跟他照实说了,“我准备把婆婆接到我那边去住一段时间。”

同类小说推荐: